本報訊(記者顧耀)上海黃金交易所滿“周歲”了,并且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記者獲悉,截至今年10月底,金交所開業一年累計成交黃金200多噸,成交金額近200億元。隨著鉑金正式掛牌,品種日益豐富的黃金市場,為金融市場增添了一個重要“砝碼”。
隨著黃金資源由計劃配置向市場配置過渡,金交所的交易大廳日益熱鬧。截至10月底,金交所日均交易量911.35千克,較去年11月、12月日均成交量472.13千克相比,增幅達到
93%。商業銀行成為黃金交易的市場主體,截至10月底,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類會員的買賣總量為131.8噸,占總量的36.2%。
伊拉克戰爭和美元不斷貶值,注定了今年的國際黃金市場異常精彩,而國內金價緊隨國際金價起伏,差價不斷縮小。今年2月份,國內金價平均高于國際金價0.76元;到10月末,平均高于國際金價僅0.01元,國內與國際金價已基本一致。用金企業反映,國內黃金市場的需求,主導國內外金價的差價方向,充分體現了市場力量、價格機制對市場價格形成的共同作用。
鉑金品種的掛牌,拉開了黃金市場創新的序幕。今年8月份,鉑金品種Pt99.95開始試交易,目前已累計成交4.69噸,成交金額9.09億元。金交所日前發布公告稱,交易所已向認證企業發出準備增加99.5%黃金交易產品的通知,這意味著新的黃金品種即將登場。此外,金交所預計11月底推出“現貨T+5交易”,明年推出“現貨延期交易”;至于個人黃金業務,盡管金交所方面尚無說法,但一些商業銀行已擬就相關交易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