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經濟學家這樣評價中國當前頻繁遭遇的貿易摩擦:如果是一只螞蟻爬進瓷器店,無聲無息;而一只壯牛闖進瓷器店,怎會沒有響聲?
上周,美國商務部部長埃文斯造訪了北京,高調抱怨中美貿易環境不公正,造成美國大量制造業工人失業。此前,他的同事美國財長斯諾和美國貿易代表左里克已對中國進行了訪問,不是指責中國有意調低人民幣匯率,就是說中國對中美貿易順差視而不見。總之一句
話,中國要為美國國內的經濟不振和工人失業承擔責任。一夜間,中國不僅成為美國國會議員攻擊政府的標靶,似乎還成了美國工人不共戴天的仇人。
中國反復做著解釋工作。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在埃文斯訪華時表示,中國出口的大多是美國不再生產的產品,美國民眾從進口中國產品中也獲得了很多好處。中國對美貿易一半以上是由外資企業完成的,這包括了許多美國或中美合資企業。中國愿意進一步增加從美國的進口,但我們也希望美國減少或者取消對中國出口的限制。美國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和“歐元之父”蒙代爾都贊同中國的解釋。但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忠告中國,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代,必須正視美國的警告,必須有所作為,否則將嚴重影響中美關系,因為美國政治家的頭號問題是“重新當選”,而不會完全理智地傾聽中國。
對美國的態度,很多中國學者表示不滿,認為美國的做法有兩種心態:第一,利用各種借口來打擊中國經濟;第二,大選前,布什政府轉嫁危機。其實,這兩種考慮都缺乏戰略眼光。站在正常的國家利益和大國興起的角度考慮,我們就不難得出答案。正如著名學者、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3日在博鰲所說:一個大國的崛起,往往導致國際格局、世界秩序的急劇變動。中國的崛起必然會面對各種阻撓和挑戰,對于中國來講,國際經濟摩擦時代已經來臨。
其實,日本人是最敏感的。什么“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輸出通貨緊縮論”、“人民幣應該升值”等等論調的背后,都能發現日本人的痕跡。如果從大國興起的角度考慮,就完全能夠理解他們的心態。中國必須以正常和正確的態度來面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否則不僅不能消除疑慮,反而會遭受更多的麻煩。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面對“如何對待經濟摩擦指責”的問題時說,只能通過主動溝通來解決,要主動告訴美國人:在我發展的同時,我會盡量照顧到你的利益;告訴日本人:亞洲的利益是共通的,不要干損人不利己的事。
一位美國智囊曾告訴克林頓: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蘇聯成立和蘇聯解體,而是中國的崛起。這一論斷可謂是高瞻遠矚。有“日元先生”之稱的日本慶應義書塾大學教授神原英資說,現在全球經濟中心從西方轉到東方,并不是讓人非常吃驚的。從歷史上來看,世界經濟的中心在19世紀以前就是在亞洲,有很多經濟學家分析了19世紀末期的經濟數據時發現,在19世紀初,中國占世界經濟總量甚至達到了20%,印度居第二位,占14%。中國和印度加起來,接近世界GDP的34%。僅僅是在過去150年間,西方逐漸取代了東方占據了主導地位。而現在經濟中心正在逐漸地重新轉向東方,盡管這個過程是非常緩慢的,但是它是不斷持續的,可能會20年、30年、40年、50年。如果中國能夠迅速趕上來,這對世界的其他對手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
關于中國經濟的實力,有不同的說法。2002年,中國的GDP總量為1.25萬億美元,不足全球份額的4%,按當年匯率計算只是美國GDP總量的1/8,日本的1/4,但在全球GDP新增份額中中國的貢獻率卻達到了17.5%,僅次于美國。而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從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間,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GDP(以購買力平均價衡量)增長的貢獻率年均為14%,僅次于美國的20.7%。如果照著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中國經濟總量將在近年內超越法國,20年后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
按照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未來20年內,中國面臨的國際經濟摩擦將會日益嚴重。而這種摩擦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不是戰術性的,是戰略性的。我們現在考慮的問題應是如何擺正心態,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各種摩擦。(中國青年報/石洪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