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海昀
對于官員下海,在商海里已奮斗了近十幾個春秋的著名經濟學家鐘朋榮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接受記者相關話題采訪時,他認為,鑒于中國政府機構臃腫,應該鼓勵更多官員下海。
記者:近段時間,“辭官下海”成為傳媒熱點,這一現象在廣東和浙江發達地區尤其突出。在您看來,“辭官下海”有無歷史生成因素?如何解剖這一因素?
鐘朋榮:經過20多年的改革,特別是十五大、十六大以后,民營企業在社會上的地位在上升,民營企業家在整個社會的地位也在上升,不像以前的個體戶,大家認為不三不四的人才去干企業。最近幾年,社會上一些企業家在社會上已受到普遍的尊重,特別是隨著民營企業在整個社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社會的貢獻越來越大,民營企業家也越來越受到社會更廣泛的關注。這反映了社會思想解放,民眾對民營企業有了正確的認識。
現在的官場也與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是計劃經濟,批錢、批物的權力很大,現在雖然“官”的權力也很大,但總的來說,隨著國務院加強審批制度的改革以及我們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向市場經濟轉軌,政府的調控職能在逐漸減少。在這之前,國務院已取消兩批行政審批項目,可以說官員的“油水”越來越少了。
另外,我們政府官員的層次也在不斷上升,博士、碩士越來越多,素質在不斷提高。現在的政府官位并不是誰都能干,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很好的機遇,他們繼續在官場上還有可能被埋沒、被浪費。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不如下海,尋找自己更合適的位置。而且從本人來講可能更灑脫。
總之,官員下海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一句話,我認為這是好事。目前我們國家是官太多,人浮于事,官員太多對經濟發展本身就是阻礙。
記者:據分析,這些辭官下海者中,不僅有將到退休年齡的官員,更有“年富力強”者,有“事業”正火前途看好者。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鐘朋榮:人各有志,我當時下海就不到40歲,且當時我在中辦非常受器重,提升很快。
我當時下海有個大背景,就是小平同志講話以后,出現了一個“下海”的高峰;而我自己也覺得在機關呆得太久了,想換換口味,換一換位置。還有,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個有思想的學者,而不是去做官。但下海也不是為了當一個企業家,壓根就沒有這樣去規劃自己,只是想做一個像樣的學者,就要對中國的情況了解透徹。而身在“紅墻”,很難深入了解情況,因此想通過下海,做咨詢,深入到企業底層,將中國的情況吃得很透。
記者:那您的下海是否像作家體驗生活?
鐘朋榮:不完全是。畢竟我下海也在辦企業,也當老板,要考慮經濟效益。因此,我是把它當做一個事業來做。雖然我從沒想當企業家,但既然做,就要把它做得像個樣子。至少要養得活自己。現在看來日子過得還不差。
記者:對于“辭官下海”,有不少人擔心政壇精英流失,這是人才流失嗎?
鐘朋榮:我的看法是能“下海”的盡量多下一些。這樣對社會有好處。中國目前總體情況是,官員太多,機構太龐大。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官員出來創業,來親手創造財富。中國官員那么多,根本不存在人才流失的問題。再有幾十萬官員也沒問題。
記者:大多數觀點認為,一些地方在官員離任審計、防止錢權交易等方面做法還不太完善,“辭官下海”容易讓腐敗暗度陳倉。
鐘朋榮:不辭官下海,在位置上不是更容易腐敗嗎?不存在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