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第二屆年會召開前夕,擔負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議題設計任務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推動亞洲經濟一體化發展,實現亞洲經濟共同繁榮是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目標,也是博鰲亞洲論壇第二屆年會議題的核心內容。
第二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議題的產生經過
作為博鰲亞洲論壇主要智力支持機構,承擔過博鰲亞洲論壇首屆年會議題設計任務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今年繼續接受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的委托,設計第二屆年會議題。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告訴記者,在去年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首屆年會上,與會代表充分表達了加強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愿望和共識,今年年會的議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圍繞著“亞洲尋求共贏,合作促進發展”這一主題擬定了一系列會議議題。來自世界各地的政治領袖、商界精英和專家學者,將在論壇第二屆年會上重點討論如何解決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重大現實問題,如何建立有利于亞洲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政府管理機制、經濟運行機制和社會協調機制,為在亞洲各國之間建立經濟合作的基本框架,實現社會共同進步、經濟共同繁榮提供建設性的意見。議題和去年相比,更為具體、務實,也更具前瞻性。
遲福林詳細介紹了第二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議題的產生經過。他透露說,今年2月10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上,通過了亞洲論壇第二屆年會主題--亞洲尋求共贏,合作促進發展,并根據這一主題,確定了年會議題設計原則和方案,委托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承擔議題設計任務。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接受任務后,通過電子郵件、傳真和承辦專家討論會等方式,組織該院分布在世界各地的473位亞洲問題聯系專家,研究歸納了當前亞洲主要的政治、經濟問題。并通過博鰲亞洲論壇26個成員國的聯系專家廣泛征求了各國政要、學術界和企業界人士對當前亞洲突出問題的看法和解決意見,據此篩選制定了議題候選方案,于2003年2月19日召開了該院亞洲發展研究專家委員會會議,在會議上確定了亞洲論壇2003年亞洲論壇年會主議題和子議題,2月24日向亞洲論壇秘書處提交,獲得通過。
之后,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在論壇成員國和專家們的建議下,又根據亞洲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最新情況,對個別議題做了修改調整,突出了論壇年會對貿易自由化和金融合作等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關鍵性問題的關注。
四個主議題十余子議題緊扣亞洲發展
據遲福林介紹,第二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討論的議題包括4個主議題和10多個子議題,主議題分別為:亞洲經濟的發展前景;亞洲區內金融合作與金融安全;亞洲區域經濟和貿易合作回顧與展望;亞洲發展之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平衡。
10多個子議題則廣泛涉及到亞洲經濟展望、區域經濟合作、亞洲區內多邊、雙邊自由貿易安排、亞洲區內產業結構調整與加快亞洲經濟復蘇、亞洲區內產業分工和產業轉移、民營企業促進政策、亞洲區內企業創新激勵政策、高新技術產業合作與亞洲全球競爭力、亞洲區內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的建設、國別經濟發展等多個領域。
議題透射亞洲各國合作意識
遲福林認為,匯聚了眾多亞洲問題專家、學者集體智慧的博鰲亞洲論壇第二屆年會議題,充分體現了亞洲各國合作意識的覺醒。
他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使亞洲各國認識到只有建立自己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才能共同抵御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使亞洲區域內經濟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整合,因此,亞洲各國區域經濟合作近年來發展很快,僅東盟與中日韓之間就建立了(10+3)、(10+1)等多個雙邊和多邊經濟合作關系,在農業、旅游業等產業領域的合作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在金融合作方面,總額為10億美元的亞洲債券基金也于今年6月正式建立;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等國之間也確定了實現貿易自由化的時間表,這一切都顯示了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目前已經全面啟動。
遲福林指出,由于宗教、民族、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程度和北美、歐洲等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亞洲經濟發展與合作也存在著地區間的不平衡,亞洲經濟一體化還缺乏實質性的內容,這些問題在本屆年會議題中都得到了反映,目的是通過與會代表的對話與交流,針對亞洲各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共同問題,在合作的框架里尋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例如,如何通過亞洲次區域的經濟合作推動亞洲全面的經濟合作,如何加快亞洲貿易自由化進程,如何進行金融合作安排和金融風險防范等等,都有許多實質性的問題將在會議上加以探討,將形成大會的熱點。
新華網海南頻道策劃:胡辛 莊斐 采寫:記者蔣志敏 周正平 編輯:蘇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