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松
最近物價出現蝴蝶效應,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普遍關心的是:物價還要上漲嗎?回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那次通貨膨脹,有些人甚至開始考慮要去囤積點大米、食鹽。
但有跡象表明,此次物價上漲與上次短缺時代的通貨膨脹有所不同。有關專家認為,目前多種基礎性商品價格上升,除了各自商品價格周期波動及特定供求狀況變化等方面的原因外,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近年來持續投資的滯后效應及越來越融入一體化的世界經濟可能是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持續投資的滯后效應
中國是當前世界經濟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目前已經成為拉動部分商品世界需求,影響價格波動的主要力量之一。資料顯示,我國現已成為世界銅、鋁、棉花、天然橡膠等產品的最大消費國之一,近年來許多商品的消費和增長率均遠超世界平均水平,成為這些商品價格在全球上升的主要動力。
今年我國進口的鐵礦石首次大幅超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對于國內鋼鐵業的顯著擴張,有海外分析師甚至驚呼,中國經濟增長已進入金屬密集階段。巨大的需求對全球市場的鋼鐵價格已經產生影響,據奧地利經濟日報報道,奧鋼鐵企業就抱怨中國鋼鐵產量大增導致的世界鋼鐵業原材料價格上漲。
經濟學家梁小民認為,持續的投資擴張是導致目前多種基礎性商品價格上揚的重要原因。在此過程中,國內生產能力的擴張導致了對原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長。雖然國家發改委已經在今年早些時候作出預警,但各地方政府的工業投資熱情依然不減。天則經濟研究所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報告指出,近年來國內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保持高增長,去年的投資率就已達到42.2%,已經超過1993年的37.7%4.5個百分點,今年的投資率更高。近年來的投資持續擴張推動了國內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也形成了充足的產能和對原材料的巨大需求。
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盧峰認為,在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的過程中,農業的發展相對緩慢,今年農產品的價格普遍上揚與此有密切關系。梁小民則認為,今年的糧油價格上漲有其直接誘因,如糧食減產、國內小麥等農產品庫存逐年減少、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上揚等,但國內的供給出現不足則是值得注意的重要原因。為什么會出現供給不足?梁小民認為,近年來耕地面積持續減少,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是直接原因。
國際因素影響國內價格
有關專家指出,近來的物價波動相當程度上受到了國際市場的影響,這也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必然結果。從近年的情況來看,我國大宗商品的價格明顯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
從匯率方面來看,由于美元的持續貶值,使得以美元標價的基礎性原材料價格上揚,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價格也相應上揚。而從世界幾個主要經濟體的近期情況來看,經濟復蘇跡象日趨明顯,多個國家央行已經開始考慮在合適的時機加息。根據一般規律,世界經濟復蘇會給原材料行業帶來較大的需求,對于經濟復蘇的預期也影響了世界商品價格水平進而影響國內價格水平。
上游漲價易下游漲價難
“價格還會不會漲,關鍵還是看供求關系下一步會如何變化”,有分析人士指出。各基礎商品由于生產特性不同,價格漲勢可能會出現一定分化。如鋼鐵、電解鋁等產能擴大很快,但建設投產期相對較長,價格回落可能還需一段時間。而對于農產品而言,主要的供給依靠國內,供求關系的緩解則受播種和收獲周期的影響。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陳克新也表示,終端消費品價格漲幅可能不會太大。他認為,盡管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但下游產品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的局面并沒有扭轉,價格向下游產品的傳導能力有限。據中華商業中心測算,目前600種商品主要消費品中,供大于求的有513種,而供不應求的商品則沒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上游產品漲價較多,但多數下游企業只能是加強管理,降低消耗,以及壓縮利潤空間進行消化;蛟S有些行業會聯手提價,向最終消費者轉嫁原材料漲價因素,但卻難以把漲價壓力完全轉移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