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外管理》雜志社主辦、已經成功舉辦了11屆的“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第12屆峰會,于10月25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大宴會廳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網絡圖文直播本次峰會。以下為本次峰會實錄。
主持人:在WTO環境下,全球化經濟對中國經濟影響越來越大,中國企業越來越成為世界列強,世界各個著名的企業競爭的一個支點,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對我們企業人
力資源開發做戰略性的測想,讓我們在競爭當中達到我們的目的,這是對我們中國企業一個巨大的挑戰。下面有請樊綱先生為我們作精彩的演講,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樊綱先生,他演講的題目是2003年全球經濟形勢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剛才姚景源先生對我們國家經濟形勢做了一個簡單的預測。
樊綱:很高興又參加我們的中外管理的年會,我研究宏觀經濟的,不是研究企業管理的,所以我們研究這個問題就是對怎么做企業管理一個背景的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對企業的投資發展決策有一定的作用。
我今天出的題目是關于全球經濟形勢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全球化是個長遠的話題,是一個大話題,現在我想把時間跨度弄短一點,我想講最近中國經濟的變化,中國在世界經濟地位中的變化,以及產生的一些影響,包括現在中國在全球經濟當中面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恐怕最終也是要變成企業的問題。
現在國際上討論比較多的確實是中國的又一輪新經濟的高增長,以及人民幣的匯率問題,中國出口的大幅度增長的問題,人民幣匯率的問題,我想從這個方面開始講一講作為中國企業怎么看待全球化的經濟和我們在全球化經濟競爭中的地位。
中國外貿進出口占GDP的比重,就是所謂的外貿依存度去年達到50%,這大概在世界也是最高的比例。這里面確實有一個因素,我們計算進出口的匯率,用的是我們不變的匯率,而我們整個經濟里面衡量進出口的部分占GDP的比重,而我們很多產品是不出口的,是由當地消費的。那么整個物質量和以外匯計算物質量,進出口交易的物質量關系確實比較復雜。因此,人們就計算中國到底消費了多少東西,這個東西事實上在國際上用其他的貨幣衡量值多少錢。比如說在國際上有專門人算,事實上生產了多少、消費了多少,冰箱、彩電、洗衣機,這些東西事實上在國際上占多少錢,相當于美國的產品在國內消費,不出口實際上值多少錢等等算這個東西,什么算法呢?叫購買力評價這個算法。按照購買力評價這個算法,中國的人民幣匯率確實沒有那么低,按照購買力評價算,按照美元算,人民幣的價錢相當于現在的價錢的三倍。再說的簡單一點,按現在匯率計算我們人均GDP是一千美元,如果按照購買力評價算我們大概是三千美元。國際上還有一個辦法算中國的實際匯率,叫做“巨無霸指數”。什么加巨無霸指數,就是麥當勞里面的巨無霸,全球各地都有麥當勞,就把全球各地的麥當勞,什么叫實物、什么叫價格,麥當勞這個東西是一樣的,麥當勞這個巨無霸配方是一樣的,然后看看一個巨無霸,就是一樣的東西在全世界各地價格是多少,然后用這個東西來衡量你貨幣究竟值多少錢,叫巨無霸指數。當然巨無霸算下來,跟購買力評價算下來差不多,一美元相當于三個人民幣,實際購買力來算,現在按照匯率算多三倍。
講這個是什么意思呢?中國經濟確實在發生很大變化,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比重發生很大變化,中國在進出口當中也發生很大變化,進出口依賴程度也發生很大變化。對全球化的進程當中,中國地位發生很大變化,由此產生了很多的問題,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一個在上升的經濟,一個正在高速成長的經濟,和已經存在的這些經濟之間的利益沖突,也就是說所謂的正在崛起的經濟利益和已經存在經濟利益的沖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這種沖突不是減弱了,而是進一步在增強。什么道理呢?世貿組織確實為中國的企業進一步擴大出口,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一個新的平臺,使中國的產品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占有更大的比重。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們感覺到加入世貿以后,全球對我們很多的制裁,很多反傾銷,很多抵制我們產品的一些措施,大家想一想,人家為什么抵制你的產品?是因為你的出口更多了。于是就出現了現在國際上的壓力,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是大背景。剛才講的全球化競爭當中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有一些利益沖突這是大背景,然后出現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不升值,我后面會講的,出于我們的自己的利益,我們怎么辦?我們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貨幣體系、外匯體系,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國際上正在討論人民幣的升值壓力,首先是大背景,不是從你的利益考慮的,是從他的利益角度考慮的是一種利益沖突,就認為你的出口增加擠掉了他的生產,你經濟的增長擠掉了他的飯碗,你的就業的剝奪了他的就業。美國人自己都不同意,我們就業機會的減少,是因為我們美國人自己經濟結構,并不是說中國就業機會都讓中國搶走了,但是美國人現在說,過去五年損失了兩百多萬的就業機會,跑到中國去,美國就業下降說是因為中國出口太多了,因為中國貨幣幣值太低了,人為低估中國貨幣的價值。這首先就是利益沖突,我要講的道理是什么呢?國際市場上全球經濟全球化當中充滿了這種利益沖突,這種利益沖突也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們在一定意義上一定要有正常的心態看待,貿易沖突和經濟利益的沖突也是正常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私利,在國際上也是一樣。而中國的崛起、中國經濟的增長確實為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問題,這就是全球化帶來的問題,這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帶來的問題,確實迫使每個人都要進行調整。我們就必須在這樣一個利益沖突的大背景下來追求我們自己的利益,追求我們民族的私利,這是根本。他們自然會有各種動作來施加壓力等等,你自己就想我們的最大利益在什么地方,包括我們要作出讓步,也是要取得我們最大利益。
比如,怎么思考這個問題,國際國內很多次開會,跟歐洲人、美國人開會,歐洲人討論非常多的一個問題,一談到中國、一談到亞洲,談到這些事情,經常大家都在問這樣的問題,包括問我們,如果全世界的制造業的就業機會都轉移到了中國去,我們干什么,這是他們認真問的一個問題,不是開玩笑的問題,我說這是你們的事兒,我說我不管,我關心另外一個問題,跟你這個問題相關的一個反問題,什么問題呢?我說假設全世界的就業機會都到中國來了,還不能解決中國幾億農民進城的問題怎么辦?中國最大問題是三農問題,失業問題、收入差距問題,如果全世界的就業機會都到中國來,不光是制造業,還要乘上一個系數。現在全世界一共在外面,除了中國以外,全國35個以上的制造大國,制造業的就業崗位還有八千萬,那35個國家還包括美國、西歐、北美、烏克蘭、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等都算上35個主要制造業國家,一共八千萬,里面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他們也有競爭力。發達國家總會留一些他們的高新科技的制造業,能轉移出來兩三千萬就不錯了,都到中國來,再乘以5,中國還有四億農民都得出來,要想中國實現平等,要想中國實現現代化,要想解決根本三農問題,到16億人的時候,一共可以轉移四億農民來,發展中國家還在發展,大家都在購買,這個市場在擴大。可是技術還在進步,每個生產崗位,每一個生產同樣的東西的勞動還在下降。這就是我們的利,我們怎么把世界上更多的就業機會拉到中國來,這就是我們基本的利益所在。中國什么叫發展?什么叫現代化?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解決這幾億農民進城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有人還不愿意聽,中國成為制造的中心,覺得還不夠面子,制造業中心不行,我們要科技大國,將來我們是要做科技大國,你做科技大國,你還得做制造中心,因為你還要解決幾億農民進城的問題,我們最好經濟結構不是什么結構提升,現在做低檔的,將來做高檔,企業可以這么講,國家不能這么講,國家將來真正的出路在于結構的擴張,千萬不要提提升產業結構,產業結構要擴張。我們現在不能做高新科技,但是做了高新科技仍然要做制造業,勞動密集型、手工作坊,什么都得做,盡可能不要讓任何一個就業機會流到其他國家去。
他們還接著問,你這個問題是很重要,我們也很關心,還有一個問題,都到你們那里去了,我們干什么呀?我說我的建議是你們都縮短工作時間吧,現在歐洲人在討論,是不是要把美洲40小時降到35小時,你們就討論討論是不是降低30個小時、25個小時,這樣你們實際工資也不會降低,都到亞洲生產了,印度還有十億人也在崛起,讓亞洲去做東西便宜,也不見得你們的工資下降,同時你們的閑暇增加了,你們可以更多地玩一玩兒。讓亞洲人來做市場,來做生產,然后你們物質條件、物質生活水平你們已經三萬美元差不多就可以了,多休點假,多增加點閑暇,人類的進步最后不就是這么一回事嘛,一個是物質多一點,一個是閑暇多一點,過去一周工作60小時,現在一周工作40小時,我們跟著一塊兒增加閑暇。然后他馬上開玩笑,那你說的好,辦法也對,但是先解決解決我們的失業問題,哪個部門先到20小時,先到30小時,這就是利益沖突,你想一想,一個全球經濟結構,亞洲的崛起會代理的沖突,這是國際的沖突,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亞洲、歐美的沖突,國內哪個部門先受到失業的壓力,工會、產業、政治家們的利益團體的利益沖突。
我講這些目的就是第一要用正常的心態看事情;第二要看到全球化是一個激烈的利益沖突和利益調整的過程。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要經過幾十年不斷發展的過程,過去這種利益沖突導致世界大戰。我們現在應該說人類進步了,不會有什么大規模戰爭了,利益沖突也說不好會有戰爭,這個利益沖突會非常具體到各種事情,比如美國就很可能在國會通過一些制裁中國的方案,明年是選舉年,說不清楚,現在有人提議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這一點可能不至于,因為中國加入WTO,世貿組織成員,但是他不可能取消,既然都是世貿組織成員,就是世貿組織相互之間就會有一定的制約的。但是很可能他更多地動用所謂市場保障機制。我們在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他提出的條件之一,我們也不得不同意,他可以隨時動用保障機制,什么意思呢?他認為某個產業受到中國產品的挑戰,受到了中國產品的威脅,他就可以動用這個條款,提高你的關稅,或者采取配額制度,限制你的進口。美國就很可能在很多產品上,明年這一年動用所謂保障機制來來抵制我們的產品。歐盟最近好一點,最近叫這個事情叫的少一點,但是歐盟現在的跟美元的比價,美國是沖在前面要求我們人民幣升值,現在歐元相當于升值的40%,他跟中國貿易的貿易逆差在增長,他們國內那些企業、那些利益集團也開始經濟不景氣、失業,對中國會產生一些沖突。歐洲也有人在提這些問題,如何對中國進一步進行反傾銷、技術限制、安全限制,今后這幾年可以預見會增加而不是減少。
發展中國家,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拉美國家,對中國現在的經濟的增長和產品的出口感到壓力比較大,拉美國家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他們是三明治國家,什么意思?不包括低,他也不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人均GDP是三千美元,他們的人均GDP是五千美元,我們人均GDP是一千美元,他們比我們高一塊,意思是夾在中間,又做不了高新科技,一般制造業又做不過中國,做不過亞洲這些國家,所以他現在感到壓力比較大。現在拉美國家正在進行的反傾銷案件比整個歐洲、美國加起來的還要多,就是墨西哥一家現在聽說有二百個案件都提出來,有的是壓在手里面開始啟動調查。這些是我們將來所要面對的全球化的形勢國際市場,這個我們有思想準備,也不見得把這個事政治化,這是非常正常的貿易沖突,你出口增加了,一定會有人跟你鬧別扭,因為你涉及他的利益,你涉及他的工廠要倒閉,他的工人要裁員,一定會做點事情,他們的政府也要為他們的企業做一點事情。
因此,我講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講要對中國崛起過程當中的國際市場遇到的這些利益沖突有清醒的思想準備,有這個思想準備我們就更好做一些調研,企業的發展,我們的產品出口,要了解其他市場上的情況,要了解他們的動向,了解他們的那些企業可能會采取的保護措施,然后我們想我們怎么去應對,我們怎么能夠避開他的一些東西,繞開他的一些東西,我們增加我們的出口,或者我們怎么去應對他們的反傾銷,我們怎么論證這個事情,怎么來維護我們自己的利益。這個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政府層面該做的事情,我幾次在商業部、外經貿部做報告、開會說這個道理,我說以后中國商業部,以前把出口增長作為自己任務的主要目標,我說以后出口目標不要看增長,中國出口經濟自然增長,現在出口增長已經不是問題。現在你用不著你組織了,現在外貿公司都是私人的,都是民間的,企業都有自己的進出口權了,你也組織不起來的。今后外貿部主要的工作就是去了解世界各地的可能發生的貿易沖突,去了解這些國家可能采取的一些措施,了解他們一些保護條款,然后和中國的企業共同協商,怎么加以應對和規避,怎么來維護,用最好的方式來維護我們最大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上,你也要想到貿易是一個互利的事情,不可能都是你的,大家都可以競爭,然后制定我們的貿易政策,我們的貿易對策,我們要跟誰搞貿易協定,我們要跟誰搞自由貿易,我們怎么在國際上用最好的戰略、策略去推動我們的利益,這將來我們外貿要做的事情。這是要講的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可能也關心我們自己的問題,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大概講講自己的幾點看法:
第一,現在肯定是不能變,大家也都知道,越是有國際壓力,越是不會變。關鍵這些國際壓力導致市場的投機比重太大,因為這些國家,美國、日本這些大的經濟實體壓中國人民幣升值,因此市場上就說人民幣升值,因此有大量的投機的力量在市場上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做任何事情都會引起更大的投機,即使要升值,即使要改變匯率機制,也不至于現在要做,外國人建議、中國人建議應該做,外國人建議擴大人民幣不動的幅度,我說在目前情況下,這是不可能做的事情,所謂小步升值,擴大一點幅度,你怎么擴大,你擴大幅度1%,會增加10%的投機。一看中國頂不住壓力了,動了,因為預期是20%,市場上普遍預計是10%-20%,你剛擴大1%,你還有19%,大家進一步來堵,市場上的投機情緒就更大,你再擴大2%,人家看中國果然頂不住壓力,又在擴大,這是不可能做的事情。從政治的角度、從市場操作的角度,也逼著你不能去迎合這種投機的心態。
第二,現在中國其實有很好的理由,中國有更好的理由不去升值,中國的貿易順差在減少而不是在增加,比去年減少了兩倍,天下沒有一個國家在外貿順差減少的情況下去搞升值。我說這是中國現在最強的理由,現在中國不升值的最強理由,。一開始沒人說這個理由,沒人來選擇中國的外貿順差在減少,后來在外貿部開會我說了,動作很快,第三天就報上去了,中國的外貿順差在減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們討論的結果,過了三天就開始宣傳外貿順差減少的事情。九月份的這是外貿順差增長的很少。這是我們最大的理由,今年的外貿進口增長40%,出口增長32%,外貿順差進一步下降,這不是因為國際上的問題,國際上的問題是人民幣在貶值。按道理來講,應該進口東西要增加,為什么我們進口東西在增加,這是因為我們國內經濟增長強勁,甚至有了過熱的苗頭,因此是國內需求強勁導致的進口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你完全有理由不做升值。從長遠來講,人民幣確實應該具有更大浮動的能力,外匯體制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講,比較理想的狀態是什么?有管理的經常浮動的體制,能夠及時釋放市場的壓力和及時釋放國內市場的上的很多問題所產生的那些壓力。我們經濟的問題太多了,我們今后改革發展都會有好多好多的問題,一個浮動的匯率有什么好處,使得你可以多一個出口,多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的,多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我們本來94年以后,已經到了有管理的浮動的匯率,實際上亞洲金融危機逼得人民幣回到固定匯率,現在問題是怎么回來的問題。兩年前,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認為是千載難逢中國人民幣匯率的一個機會,錯過了,什么機會呢?當時有一段時間市場上既沒有人說人民幣要貶值,又沒有人說人民幣要升值,有一段時間市場把人民幣這個事忘了,這是你調整制度的最好時機,可是匯率制度這個問題就這兒,當市場把它忘了,政府也把它忘了,沒想到還有這么一件事兒,等市場壓力來的時候,你想起它的時候你又不能做了,天下匯率都是這個毛病。最后到了用危機的辦法來調整的,我們現在這個幅度還是不大,不管是升還是貶問題都不大,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確實尋找一個比較好的機會。
下面的問題,還有沒有機會,我們能不能抓住這樣的機會。有沒有這樣的機會,有可能,什么可能呢?現在堅決抵制市場的壓力,我們政府堅定地宣傳,這樣會把市場的投機因素會減少很多,大家堵了半天沒有堵成,市場說了20%,其實里面已經有很大的一個成份是投機因素。美元現在是貶值,現在有點過度貶值,也許美元會回來,人民幣跟著升了一塊,壓力又少了。我們通貨膨脹快開始了,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已經是3到4左右,隨著我們的這一輪投資、需求的高增長,不會有高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相當于你升值了一半,通貨膨脹來了抵消了一半,把這三個因素加在一塊,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人民幣既不需要貶值,也不需要升值,理論上有沒有這個可能,因此我們向政府建議要做預案,做好準備,抓好兩手出擊,來解決人民幣匯率機制性的調整,這個機制變成由市場供求關系有管理的一個人民幣的比較浮動的制度,以適應全球化當中中國經濟地位變化所帶來的問題,以適應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對我們匯率機制調整的需要,這是我們的私利,我們不為別人貶值,我們為自己貶值,我們不為別人調整匯率,我們為自己調整匯率,這是我們的利益,出于我們自己利益的考慮,我們該做什么,這個利益包括在國際上應該怎么去跟人家共同發展,不是說你把別人逼得都沒法活兒,你應該讓大家共同來發展。
最后,這個問題我再講一點,包括報紙上,包括宣傳上,有一個誤解的地方,對日本的當年廣場協議,逼迫日元貶值所產生的后果,都說日本貨幣升值導致日本金融危機。這個一定意義上也對,在一定意義上也不對,因為日本是多年拒絕進行匯率的調整,使問題的積累越來越大,然后進行一次性的大規模調整,誰都受不了,一下調整到什么程度?從一美元兌240日元,一下子調到一美元兌100、80日元左右,一下子兩三倍的調整,一定會產生大的危機性的調整,那一定受不了。這確實不是說外國逼他怎么樣,是他自己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經濟結構和匯率制度,最后產生這種結果,要從他自己內部來找這個原因,不能光怪國際,如果你不去及時調整,你會使這個沖突加劇,最后一定會有對你不利的后果。廣場協議有這一個表現,這些歷史我們要正確地分析,正確地看待這些歷史,要正確地來理解國際經濟關系的變化和一個大國的崛起。
今天我主要講跟外部相關的事情,不多講了我們內部的事情。第三點,想講一講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可能為我們中國企業帶來的一些新的機遇和怎么抓住這些機遇。過去我們的企業出口有一個問題,我們只能掙生產環節的錢,掙不到品牌的錢,我們不說技術,掙不到品牌的錢,掙不到市場銷售的錢,往往被市場的中間商卡在中間,給你殺價,他賺了大部分的錢,你真正得到的利益不多。因此,現在很多人就覺得不平等,責怪我們的企業不會做品牌,不會做什么的。這件事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現在也許對于我們很多企業來說,你現在可能也只能就是做產品,你還做不起別的,現在就是做生產,因為你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你還沒有很大的資金實力,你還沒有很多的國際市場的支持,你還許多很好的人才。掙品牌的錢也不是很容易掙的,有很多人說一雙耐克鞋買175美元,我們生產環節中有50、60美元的品牌的研發,最后零售又幾十美元。光看人家掙錢了,現在你要想掙多少中間品牌的錢,你要花多少錢,你廣告投入要投多少錢?你看他現在投入不多了,但這些品牌歷史投入有多大的投入,多少年才積累一個品牌。你剛開始需要多大的廣告才能壓住他,才能掙到那個錢。你想想這個成本。創一個品牌是需要很大的資金實力的,才能真正做好這個事情。你現在有沒有這個實力,能不能頂住?所以你需要很多年搞廣告,現在打品牌,在商場里到處貼廣告,最后產品沒有人買,這個就是在打品牌。你掙17美元,也許利潤只有5美元,你打品牌打半天,你賣這個產品要50、60美元,掙錢可能只有10幾美元。你要建立銷售網絡你要花多少前,他在紐約第五大道開一個店花多少錢,雇一個售貨員要花多少錢,你現在要建一個銷售網絡,你有沒有那個人才,你有沒有資金實力能不能頂的,你能不能找到好的人去做這個事情,有國外市場的支持,有國外市場的銷售渠道、人脈關系,那些品牌在國外建立那么多年,像國外人要進來,要想在中國建銷售渠道,他們也要很大的投入,你的銷售渠道可能一開始就培養起來了,你可能不要做大的投入,他要進來肯定要做大的投入,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關于做生產、銷售、品牌,第一點,我們要有很正確的認識,對于很多企業做貼牌可能是最佳的選擇,在目前發展階段是最佳的選擇,要有相當多的積累,在技術上過關,在貼牌過程當中發揮我們比較優勢,發揮我們的本土市場的優勢,我們發揮我們的后發優勢,把知識學到手,技術學到手,產品達到一定質量和水平,然后有一定的資本積累,有一定的市場支持,有了一定的人才的積累,這時候我們才更多地搞品牌,搞銷售等等,去建銷售網絡去,首先得認識到這一點。
第二點,做到一定程度之后,確實要考慮做品牌的問題,考慮建立新的銷售網絡,你的銷售網絡去替代盤剝你的銷售網絡,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做貼牌。你現在做貼牌,人家也會做,每天把你的企業客戶挖走,你在這方面沒有優勢,沒有新的優勢,從長遠企業發展來講,你也要開始逐步逐步的積累,逐步逐步走向新的領域。
第三點,現在在國際經濟結構調整過程當中,確實可能會有一些新的路徑,也許是一種捷徑,使我們的企業可以更快地走向國際市場。什么捷徑呢?剛才說到國際評價標準,制造業,亞洲中國具有競爭優勢,這就導致兩個結果,一個結果是逼得很多外國公司必須把他的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轉移到亞洲,逼得他必須做這些事情。第二,假如你不做,假如你不做這件事情,你可能就會面臨財務和發展的危機,很多企業就可以倒閉,他在那個市場上經營不下去,他沒有做產業轉移、沒有做制造能力的轉移,他可能面臨生存不下去的問題。那年在美國開世界論壇的時候,一個國外大的基金公司一個首席經濟學家說過一句話,他說我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到發展中國家去的時候,我看到有一家跨國公司的工廠辦在發展中國家,那時候我會思考,他為什么會把那個廠辦在這兒,他說現在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紀初,現在我要到發達國家去,到西歐、北美我要看到還有一個制造業工廠,我就會琢磨,我現在琢磨什么問題?琢磨這個工廠怎么還沒有搬到中國去,沒搬到中國去應該都倒閉了,他為什么沒有搬,為什么還能活著,這是我琢磨的事情。以前是搬到中國去,為這個事琢磨,現在沒有搬到中國去,這個事要琢磨。確實你琢磨他,他過兩天倒了,他做不下去了。特別是歐洲確實有一些這樣的公司,過去這些年他也不愿意到外面去,他想保持自己的生產的能力,保持自己的本土市場生產能力,確實沒有到國外去,結果現在經營不下去。有些已經倒閉,有些正在開始倒閉。這個為我們中國企業提供什么樣的機會,收購倒閉公司的機會,通過收購倒閉的公司,接下來他的品牌、他的銷售渠道,加上研發能力,可能把他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如果能夠買,倒閉的東西會很便宜,你可以用低價的辦法來獲取一個已有的品牌和一個已有的市場渠道。
品牌效益真是不得了,第一,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樹立起來的,第二一旦樹立起來了,它會有持久的影響,還有原來本地品牌的力度,你把它接過來,繼續把它用下去,不等于你給別人貼牌了,不是原來外國的品牌,而是自己的品牌,什么意思?過去基本國際準則,全球經濟結構調整,跨國公司到中國來的準則是外國公司拿著品牌,拿著市場銷售渠道,拿著研發能力來整合中國的生產能力、制造能力,勞動力低、土地便宜,來整合這些東西,加上中國的市場。現在確實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我們的生產企業拿著我們的生產加工能力和中國市場的銷售能力去整合國外企業的品牌、銷售渠道和研發能力,反過來整合。能不能用我們的優勢的要素,反過來去整合國際上的一些東西,至少是這樣的思考。我們講這些例子怕講錯了,因為對實際情況也不是很了解,我們中國有些大的公司,成功地做了這些事情,成功只是最初的成功,下一步能不能成功,這要看能不能各種市場打開,至少中國有一些公司在做這些事情。我覺得大家現在可以關注一下,做這些事也不是很容易的,關于人力資本的問題,你有沒有人去做這些事情,在我們的機制下,特別是在我們的機制下,你有沒有人去做這些事情,所謂走出去是由各種因素決定的,不能輕易說走出去,現在中國主要是產品走,能不能品牌走出去,其他東西走出去,即使產品走出去,我們市場銷售能不能自己走出去搞研發,這都是很復雜的東西,你們體會一定比我更深,不是很簡單的提一個口號號召號召,很多具體因素我們都要考慮,比如說人的問題,你派誰去做這件事情,用什么機制去做這件事情,一個中國著名企業家一路開一個會,一路我就問他,他就講這個事兒,他說我在外面做得事情現在基本都撤回來,為什么撤回來?他說派人出去你最相信的人派出去,可能是你的最相信的人,到那兒局面沒有打開,成本已經花了,局面打開,我也知道很難,也難為他做,他原來沒有精力,我們自己人出去,即使雇一些人,但是局面還沒有打開,結果成本花了很多,然后你就撤,等你說要撤的時候,等你要說調整的時候,他不回來,他已經用你的錢建立了他自己的公司和基地,你有了生意已經到他那兒去了,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綠卡,他不回來。
然后在一個會上討論,張瑞敏就講海爾怎么做,人家問張瑞敏海爾出去怎么做,張瑞敏我出去的辦法就是完全雇外國人,你以為你雇自己人,最后跑的是自己人,雇外國人,我還可以用外國的法律去約束。雇外國人就是貴,他在講,我就想,外國人是怎么到外國去,我們不說英國人怎么殖民地,老是老牌資本主義,老牌資本主義有一個特點,除了他那個國家以外,全世界的其他國家都比他窮,大家都不愿意到外國去生活,人才是會流失,不愿意到外國生存下來,他的根子還在國內,因此要想新興國家怎么一開始走到國外去,人家就想日本戰后的哪些公司怎么走到國外去,韓國戰后那些公司怎么走到國外去,臺灣那些的公司怎么走到國外去。仔細想一想,這些公司派誰去呀,派他們的兒子去,私人公司,現在老是反家族企業,其實國際上大多數企業都是家族企業,家族企業制度恐怕在中國還有很長的生命力,包括像這個問題,基本的信任關系,在法制還不是很健全的時候,基本的關系還是水平關系,這是最基本的。要想派你兒子出去,第一產權制度得是私人企業,第二,兒子得經過教育,經過一代人的培養,兒子還得愿意做企業,不是唱歌、跳舞就走了,這你還得有幾個兒子,中國還沒幾個兒子的,這些事情都很復雜。什么樣的體制產生什么樣的結果,不是鬧著玩的,你怎么走出去,在這個復雜的國際社會上,在已經有后發劣勢,在已經有大公司、大集團、大品牌壓著你的情況下,你要想在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你想在國際市場中開辟一席之地,國際大環境會有一系列的利益沖突,從小的環境來看,你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都是非常實際的困難。然后要充分地估計到,在充分估計到的情況下,去探索各種各樣的機會,確實可以探索一些捷徑,所謂后發優勢,捷徑就是你怎么利用一些原有的東西,不一定要想到我們自己的買一個已有品牌變成自己的品牌,不是從中國人的榮耀上講,就是說他品牌上的東西成自己的了,然后你就收購了一個銷售渠道,你可以做銷售渠道。
講這些,主要幾個問題,全球化在中國的一些體現,確實中國經濟既是處在發展的非常好的時期,也是充滿各種問題和挑戰的時期,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我們可能面對更多的宏觀和微觀的問題,對于我們企業來講,也有更多的機遇,我們這樣一個落后國家能到今天已經不錯了,再往下走,遇到更多的沖突和問題,也是必然的。沒人跟你打仗就很不錯了,國外最近有一個人寫的一篇東西,他說什么話呢?他說大家都知道,現在一頭大象闖進了我們的餐廳,我們怎么辦呢?我們給讓點地方,還是把他趕出去,這是我們真正的選擇,他說現在趕的出去還是趕不出去,過去在殖民地的時期,過去靠世界大戰的辦法,是想把這頭象殺死或者趕出去,現在我們做不成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給他騰一個地方,或者把這個房子再蓋一圈,讓這個象有活動的余地。我們也不想殺死別人,我們確實闖進這個餐廳,我們想分一杯羹,我們是一個龐然大物。所以,從國家的角度,外交政策、外貿政策,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我們應對的問題也在發生一些變化,我們要做好一些準備措施面臨新的挑戰。
主持人:我們中國機遇雖然越來越多,但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當我們面臨的走入世界的時候,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反傾銷來投訴我們,然后要求我們人民幣不斷升值,我們企業內部使自己便宜,使外國人便宜,這是國內的企業家要做出戰略性的思考。再一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樊綱教授給我們做的精彩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