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外管理》雜志社主辦、已經成功舉辦了11屆的“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第12屆峰會,于10月25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大宴會廳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網絡圖文直播本次峰會。以下為本次峰會實錄。
主持人:剛才我們劉總的精彩對話,下面我們再一次請劉總為我們做一個專題的演講,演講的內容就是全球化對我國的服務業和信息業將會產生哪些影響,因為劉總最早參與了
我們國際化的一些活動。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劉總為我們講課。
劉積仁:各位企業家,大家下午好,我很榮幸《中外管理》雜志社邀請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在經濟全球化這樣一個時代里面,我們整個的產業,特別是我是從事IT產業,在今天我們發生的一些什么樣的變化,將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們怎么樣看待這個變化的世界,對于中國或者對中國的企業家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第一個問題,我想講一下,過去的二十年,中國的經濟發生了變化,我們如果看到這個變化,這些原因是什么?我們在這里應該看到一些機會,中國在過去二十年間,我們從一個與國際社會比較隔離的國家,變成越來越成為全世界矚目的一個能夠為全世界各國的一些跨國公司帶來競爭能力和效益的國家,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中國很好地融進了國際的價值的鏈條里面,成為這個價值鏈條里面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二十年在經濟上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我們的GDP跟二十年前比較,我們翻了17倍,我們人均的GDP翻了15倍,我們在過去二十年間,GDP平均的增長差不多15%左右。那么,二十年間,我們國家的這種經濟的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事實上我們差不多有兩億多的人口在二十年間從農村移到的城市,成為我們在整個社會的結構中,中國以農業為主,大量的農村人口到城市里就業,對推動我們的經濟也起到一個很積極的作用。中國的勞動力正在從過去我們認為是一種負擔,現在有的時候想起來也是很有意思的,我們都覺得中國人太多了,是負擔,今天我們看到中國的競爭能力,人口成為我們國家的一個最最寶貴的財富,這個寶貴的財富是我們能夠用最低的成本制造全世界最便宜的東西,像賣一個DVD,在美國市場賣199美金,中國的制造產品去了是99美金,最近可能50多個美金都可以買到,這樣低成本制造能力,使得中國成為全世界跨國公司的青睞。這是我們過去農村人口幾億,我們如果看到我們過去,能夠對這些經濟產生貢獻的都是哪些人呢?最早這些大的跨國公司到中國做衣服,做鞋,開始做玩具,做小電器,現在做電視機,大部分的人還不是城市里面的人,大部分是我們農村或者郊區這些人口經過訓練之后,充當這個產業里面很重要的因素。人口數量有多少?按照我們國家人力資源發展報告,一直到2050年,中國人能夠提供勞動力人口18歲到60歲有八億人,這個對全世界來講這是一個成為貢獻全世界的一個最寶貴的財富,也就是說中國在制造的成本上,不會在短時間得以提升。今天我們看到再生產先我們可以看到,賺500塊錢、800塊錢的勞動力什么時候能賺到1000塊錢,在更落后的地區還有一大批還可以拿500、600塊錢到城市里找工作,所以對全世界的制造形成了一個很大的魅力。這也是全世界的跨國公司到中國來投資,我們看到每一年的外資的投資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當然,除了這個因素之外,中國有一個特別開放和穩定的環境,中國在過去二十年間,我們沒有出現大的動蕩,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政策環境,包括在稅收等等方面,但是我認為最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人力資源正在變成我們國家最最寶貴的財富。這樣一個人力資源的資產,使得中國制造這個品牌在全世界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中國的空調在全世界占了50%,用空調的兩個就有一個是我們的,用電視機三分之一,洗衣機四分之一,像電腦、手機、大量的產品到中國的制造,玩具就不用說了,玩具大概是80%到90%多,我們的鞋子,東歐一些制鞋廠、做衣服很多都倒閉,中國賣鞋,一年賣的鞋夠一個國家的人穿兩雙,大批很便宜的東西,經?吹揭恍┬侣劊@些國家為了抵制我們外來的物品進入到國家,說我們的做的鞋使得孩子穿的會變形。包括我們出的一次性的打火機,在世界占的比例也很高,在德國德國說不行,必須要加一個東西,要裝一個安全的裝置,這個裝置是德國的專利,為此你要付這個費。我們與許多跨國公司連在一起,中國擁有全世界最最寶貴的財富,不僅是擁有,我們擁有的數量按照一些經濟學家的統計,把全世界的制造全中國人來制造,也夠用,我們中國處于一個發展時期最好的階段就是我們的競爭能力得到了認可。中國制造的產品,過去認為是低的質量,便宜,現在越來越成為被一些中產階級或者說一些更適用化,像美國這種社會所用的,買中國的東西已經不會認為買了低檔貨,包括一些很高檔的產品,過去我們中國的產品大部分都是擺在一堆賣,或者是連鎖店,現在到高檔店,賣中國的產品也越來越多。中國有一個企業在日本,是一個中年企業家在日本辦的,他創造一個概念,打了一個品牌,在日本很多城市都有這個連鎖店,他派一些管理者到中國制衣、休閑裝,派人設計來進行管理,他不制造,完全外包給中國,在日本成為日本的年輕人首選的一個品牌,像我們現在在街上看到的歐洲的品牌一樣,那天我們在日本世界經營者的大會,這個老板從里面到外面穿的全是中國制造,他上臺就講中國的衣服、中國的襯衣、中國的領帶全都是在中國制造。我到那兒看了那個檔次,我覺得一點不比歐美產品的質量差,所以在這些方面,中國制造這個牌子越來越為中國企業帶來了機會,也為中國的企業走向世界打了一個很響亮的品牌。實際上中國民族的企業在走向世界的時候,我們特別希望有這樣的情況,大家如果哪一天買到一個香水是法國制造,可能是法國排名第1千個公司來制造的,你都覺得它是法國造的。哪一天是你買了汽車是日本造的,中國制造這個品牌正在為中國的企業所共享,為所有中國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尋找一個機會,打下一個特別好的基礎。所以,在這個方面我覺得我們在過去的二十年間,中國人真正是找到了一個機會,找到了給我們一個機會挽回我們在過去的40年間,我們其中有20年經濟停頓發展的失去最寶貴的時光,而使得中國在全世界企業的拉動力、魅力變得越來越強。
像美國財富周刊,前一些日子作了一些調查,這些調查,這些跨國公司95%的企業都填寫了要在中國制造、研發,要開拓中國的市場,所以現在全世界每個企業包括日本的企業,今天如果說不到中國來,我經常去日本,日本的企業經常說,你不能夠做一個產品在中國能銷售,你就不可能做一個產品在全世界銷售,因為中國一定會出來一個產品能夠在全世界銷售,所以你在中國賣不動,你在全世界就不能賣出去。過去日本人認為中國人搶了他們的飯碗,因為中國,所以日本有一些輿論說中國威脅論,中國今天強大,所以中國賣的東西,使得日本很多企業倒閉,日本的電視機、洗衣機競爭能力都在下降,我跟他們對話的時候,他們都會提出這些問題。我跟他們講,事實上你看錯了,真正的能夠造成日本企業競爭能力下降,是在中國投資的這些歐美的公司,中國在現在這個階段,還是被應用了一個字,誰拿起中國人力資源牌,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勝,中國企業利用我們最大的優勢,而這些優勢也正在被全世界跨國公司所用,我們看到飛利浦到中國來,我們看到西門子到中國來,日本人最開始不愿意賣我們汽車,也不愿意賣德國人,所以桑塔納開的到處是,最后日本就把豐田拿過來做。像最開始洗衣機、冰箱最開始不能拿中國來做,經濟全球化變革相當于一個打開幾個在共同的水位差的水庫,現在這些水壩被打破了,一定會找到一個平衡,你不來你就失去你的競爭能力,所以中國形成一個強大的沖擊波,現在叫中國價格,中國賣的東西在全世界賣到什么錢,全世界的工廠就要逼近這個價,如果不逼近這個價,你就很難賣得動。
當然我們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中國企業面臨的兩大問題其中一個,一個就是人力資本的開發,第二個就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在談到人力資本開發的時候,我們中國的企業不太愿意花很多的錢來培訓或者為人力資本來投資,因為我們覺得這個人都是活的,花更多的錢培養他,他都走了,變成別人的了。品牌我們覺得花了很多的錢,可能看不到他的直接的效益,所以就造成了中國制造,這個字在全世界滿天飛,但是中國的品牌在被全世界人所認知的品牌寥寥無幾,可能海爾是一個,其他的抓一個外國人讓他把中國的牌子列出前十名,應該比較困難。我們看韓國、日本,韓國可以看到LG、三星等等,日本就不用說了,他們構造這個品牌的時間基本上都用了二十年,一步一步的走下來,像索尼,從他沒有名字,索尼這個產品,索尼有一本書,他的創始人寫的,當年他把索尼產品賣到美國的時候,他為了不讓美國人發現這個牌子有一點日本的跡象,“日本制造”這幾個字印的很小,因為當時的美國人認為日本貨就是便宜、低質量,就跟過去看待我們中國的貨一樣,今天索尼成為一個響當當的牌子,這個時間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樹立了他的品牌。
當我們看到中國正為我們中國人驕傲,為我們中國能夠把我們制造的產品能夠拿到全世界銷售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到我們許許多多的產品的制造,是在別人的銷售的網絡,別人的設計、別人的知識產權下面,我們的人力資源被利用,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加工能力的出賣,我們是一種勞動力的一種外包,相當于一個設計公司雇我們人打工,大概是這樣的角色。但是這種角色絕對對我們中國人的生活的改變、對我們經濟結構的改變,為我們中國的企業尋找一次騰飛的機會都打下的一個很好的基礎。到今天,我們過去叫“引進、吸收、提高”,到今天是要買一個電視機,買一個冰箱,買一個空調,大概不會再想到一定要買到外國的品牌,而這個時間我們也是用了二十年,到今天中國做的東西跟國外的東西沒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在不斷的為別人打工的過程中,中國的能力在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競爭能力不斷地加強,也給我們帶來一個不斷創新、發展的階段。
這是我看二十年中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變化,我覺得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力資源發達,當然有我們國家很多政策,包括中國能夠更大程度地融入國際社會,今天中國人走到全世界,都不會有另眼相待,一些旅游環境比較好的地方,說明書都要寫中文字,因為中國人了不得,你到意大利,到任何一個名牌的西裝店、皮鞋店,一看到中國人都是最高貴的人,因為中國人購買欲特別強。要在中國買便宜的東西,全世界沒有哪個地方比中國更便宜,中國人一出去都買貴東西,因為在外面買貴的東西在中國就便宜,中國回來以后都是皮鞋一買都是二十雙,讓外國人刮目相看,實際上中國人為了省錢,而造成這種情況。所以,我們應該為中國驕傲,為中國過去二十年,我們國家的進步而驕傲,中國二十年的進步實際上是對人的提高,這是我們表面上看是經濟上的變化,我認為實實在在是我們政治上創造了一個更寬松的環境。如果沒有對人的尊重,沒有讓我們今天更多的企業家自己能夠投身于這個事業上,中國不會有今天。三十年前,我們人的行為是被綁著的,經過中國改革開放,鄧小平曾說過“發展是硬道理”,實際上使得中國人得到一個極大的解放,人的能力在一個新的環境下得到一個機會,使得我們今天的經濟,特別是我們的民營的經濟得到個很大的發展。二十年間,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除了在外資拉動下,外資的板塊之外,國有的比例在不斷的下降,而那個時候國有、農業,到今天經濟的結構完全地發生了變化,在這個方面最活躍的板塊,對中國的經濟最活躍的板塊,就是我們的混合經濟,一些具有活力的有這種闖勁的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發揮著作用。
第二個問題,在這種變化中,我們怎么樣看待我們現在面臨這些問題和挑戰,我覺得第一個,我們應該看到大規模的外資的進入,到中國來制造,這種結構發生越來越大的變化,從整個制造的量來看,現在世界500強從事制造,沒有哪個不來,該壓的成本在勞動力上也壓差不多,比如說你做手機,如果加大勞力開工,一年下來,一個人拿三五部手機都是有可能的,F在都是自動化,那個東西就是設計麻煩,一制造起來,出來就特別快,現在對勞動力這一塊,中國在拉力還有多大,還有很多,相當長時間,這個成本跟不上,還會造就那些對于生產制造比較敏感的這些企業繼續加大對中國的投資,不管你愿意還是不愿意,你不來,你就失去你的競爭能力,所以逼得你到中國來,來了之后,中國有大量的勞動力來供應,使得他能夠達到這樣的成本。而現在大家看到的一些企業,也逐漸在這些小的成本算的越來越厲害,從最開始到沿海城市,像深圳、大連這樣的城市,現在發現那個地方成本上升了,可能從深圳到關外到關內的,都是為了降低勞動成本。今天這種油水越來越少的時候,所有的外國企業都關注著一個問題,就是它的設計和它在創意這塊軟的人力成本在中國市場上挖掘,F在大家看到的摩托羅拉、索尼、諾基亞,用我們的中國的勞動力來制造,越來越開始用我們的人來設計、來開發。今天我們看到大家自己手里拿的手機,如果開發的話復雜一點要用200個人來開發這個手機,要用六到八個月來設計這個手機。開發完之后手機要測試,要有100多個人大概測四個月到五個月的時間。所以你要買手機就是買五個月以后的手機。對于一個企業來講,壓力越來越大,也就是說他現在整個成本的比例在這些高附加值的方面的成本的降低已經對這些跨國的公司帶來一個很大的壓力,這個壓力使得越來越多的這些跨國公司到中國來挖掘中國的受過很好教育、高素質的人才,大家都說在中國找人才難找,不是難找,拉動力太大,數量不夠用,來的太迅猛,這些高級的會計師、律師、企業的管理者、生產的者,對這樣一種大的制造力量到中國來,迅速把這些人吸走,使得我們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對人才的成本在上升。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誰的獲利最大,我們應該看一下印度,印度人口十幾個億,印度有文盲,差不多有七個億左右,差異相當的大。但是印度去年的軟件出口一百個億,現在是全世界居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大軟件生產國,印度造就了什么呢?造就了一批從事計算機、軟件這些所謂的高科技領域里面的我們叫做藍領的工人,大批為了降低這些成本,在這里面能夠為這些搞研發的企業提供人力資源,F在如果從絕對的數量上,我們中國現在的軟件工程市大概四十多萬,印度也說有四十多萬,但是印度在美國工作的只有二十幾萬,在硅谷的一個軟件公司總數量里面有印度人做頭的大概占40%,所以印度做五年發展規劃,印度的五年發展規劃要在2008年成為世界的信息大國,他上生物工程,是因為他在這個方面的發展,人力資源的開發很好。如果我們到全世界各個角落能夠找到中國餐廳的話,大概在全世界的所有軟件公司都能找到印度人的身影,當然也包括中國,中國人也是很聰明,如果我們說未來在全世界的制造方面,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我覺得是印度。第一個,勞動力的成本差不多一樣,英文的能力比我們要好的多,印度的邏輯思維、數學能力很好,別人開玩笑,說我們上學的同學是九九八十一,印度人學九九乘九九是多少,印度人訓練數字的方面教育非常好。大家知道印度階級很深遠,有一種貴族那套體系,你生出來是哪個階級,你就一輩子就別想變化了,軟件是他們改變階級身份一個很重要的步驟。所以所有的家庭都會說孩子要出人頭地,出來要學軟件,學了軟件到美國去。美國發的工作簽證里面差不多40%都發給印度人。印度通過人力資源大力的培養和輸送,在美國形成一個強大的影響力,這就像如果今天就能制造,我們是否能夠把這些東西賣出去,中國做了一個特別好的,我們機會也特別好,中國賣東西現在不是用我們中國人來賣,我們用全世界的銷售網絡,我們讓索尼來賣,我們讓飛利浦來賣,我們讓松下來賣,全世界的網絡都被中國用了,中國要自己建這樣的網絡,要相當長的時間,索尼建設一個全程銷售網絡要二十年,中國在被別人利用的角度上,我們也利用別人的銷售網絡,讓我們的價格得到一個很大的體現。同樣,印度在構造全世界的在IT和顧問咨詢人才方面一個全球的網絡,而這個網絡無形的力量使得它的競爭能力在加強。
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另外個東西,現在全世界如果一個人要做心臟手術或者腦手術,如果你沒有很多錢的話,你選擇一個國家就是印度,除了歐美這些國家之外,手術高水平的服務,印度是對外面外包的。所以,印度在通過人力資源的發展,在通過他們的素質的提高,使得整個的競爭能力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像今天我們的航天載人飛船到天上之后所產生的影響一樣。第一個想要做的就是印度,印度核武器,印度八年的發展規劃要成為信息大國和核大國,印度有一天人口數量會超過中國,我們在計劃生育,他們對生育沒有什么控制,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中國人素質的提高,人力資源的開發,我認為這是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中國人將來中國有幾十萬人,幾百萬人工作在不是現在的生產線上,不是現在我們蹬縫紉機,在這樣的現代的低成本的特別敏感的,我們叫勞動力密集型的崗位上,而是工作在管理層上,工作在技術開發商,對中國的經濟在全球的競爭能力都發揮很大的變化。
隨著風險的回避,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不愿意把一個投資放在一個國家,像在中國制造,大家知道在SARS期間,所有外國公司在研究什么呢?怎么樣找到另外一個公司來制造,不能都在中國,因為擔心這樣突發事件帶來的風險,同樣在印度大量的軟件開發這些工作也在同樣的思維上正在向中國移 動,中國和印度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有一個潛力就是十分大的市場,這個市場有多大,日本有一個經濟學家說“中國會成為從經濟體上不是一個經濟體,是一個大熱經濟體”。他畫了一個圖,你覺得瞄的很準確,北京、上海的經濟跟中國最落后的經濟地區能夠差多少,可能是中國這些發達的地區跟日本跟美國的差距,有可能差十年,有可能差二十年,外國人看到這種差距,說中國這個市場第一個是潛力十分大,第二個持續的時間特別長,這就相當于到中國來制造,這個成本要用多長時間,能夠提升下來,他們如果拿過去在臺灣、新加坡、菲律賓的經驗在中國全部都不奏效。我們看過去的四小龍,十幾年的期間、二十幾年的時間,勞動力成本花了十幾倍,中國用十幾年的時間,也會漲,但是達不到這種程度。經濟全球化使得資本的流動,現在全世界錢,哪個地方最能賺錢,就往哪個地方走,倒過來人也是一樣,東軟公司有美國的,有以色列的、有加拿大的。比如我舉一個例子,我們民營企業如果搞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如果在全世界有一個中小企業在做,技術很好,你要聘這個人,你會跟他說,給你十萬美金,他不干,你說二十萬行不行,二十萬不行,你說三十萬行不行。我們過去講什么自力更生,我們研發特別重要,但是我們的研發不一定就是我們的所謂的自己人,有一次我跟張瑞敏見面,他談到一句話,我覺得道理很深刻,他說“我們中國人認為中國人是我們自己人,可信賴,別人不是我們自己人,不可信賴。而我在海外搞了分支機構,派了我的自己人去了,后來我發現自己認不是自己人,后來我用了外國人,發現外面人是自己人!毖邪l和創新是一樣,我用了這個人,他就是我自己人,不管是哪個國籍,他創造的資產就是我的資產,所以到全世界尋找這些優秀的資源,我的經驗成本比你自己培養人比自己找你自己人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得到的低得多,我是嘗試過,我覺得很合算。我自己研發個東西,我可能要用兩千萬的研發經費,我挖一個人來,我給他五百萬,我節省了兩年到三年的時間,我迅速地到了市場,我還省了五百萬。使得你整個的競爭能力大幅度增加,而全世界的人才就和資本的流動是一樣的,哪一塊有機會,他就往哪塊走,哪個國家的技術人員都有表現他價值的需求,當你真正找到了一個合作伙伴的話,我覺得對我們企業發展是十分有好處的。
所以,在人力資源發展過程中,我認為無論是我們的國有企業,我們的民營企業,我們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的企業,如何把我們自身能夠融到這個大環境里面很重要,為什么很重要?我們現在希望找到有經驗的人,現在國外的跨國公司在中國找到的都是我們需要的,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我們企業的這種對人才的競爭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和一個十分有實力的這些企業來比,我們相差了很遠。所以,我們在中國的市場上,我們正在面臨著一個國際化的競爭,我們過去講,國際化是什么呢?我在國外也有分支機構,我在外面能賣東西,這是國際化最簡單的一個概念,在國外建立分支機構是最容易的事兒,在國外樹立一個品牌,能賣你的東西,創造價值,這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現在中國市場正在變成一個國際的市場,我們作為一個企業賣任何一個東西,第一如果把競爭對手排的話,首先是外國企業。我們在國內,東軟做軟件的公司,但是我可以拿幾個例子供大家來參考,本來是做軟件的公司,做了一個軟件,然后不斷拷貝,因為一次性的成本,通過越來越多的拷貝,你會獲得一個高利,像微軟,做了一個Windows,就像不斷印刷一樣,拷貝了很多,所以拷貝是他賺錢一個基本的模式。
那么,作為東軟公司在中國做拷貝是一種什么樣的做法,我們采取了一個很特殊的方式,我們看到了一個好的領域,就是健康領域,就是醫療設備,CT、核磁共振、彩超等等領域。這些設備最核心的技術是計算機的控制系統和它的軟件,而用戶和人群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東軟正在全世界包括東軟組織一班最優秀的人,我們組建一個團隊,我們開始設計這樣一套系統,這是全方位的系統,我們從來不制造,我們制造的東西有美國人造的,有印度人造的,我們把制造的所有東西發到全世界,要發到全世界,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是西門子、東芝、飛利浦等等,中國沒有企業來做這種設備,我們打的就是跟這些企業,我們發給了所有給他們制造的這些公司,所以有一天我們的競爭對手,因為我到德國去,他們感覺很奇怪,說東軟是一個軟件公司,你怎么做到這個領域,然后給我一個介紹,你知道我們做了這個產業有多少,我們這個品牌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我知道你們公司也就是在幾年之內才起來的,你為什么想進這個領域,我說一百年的歷史對我構成威脅大概有十年,九十年以前做的東西跟我沒有什么關系,你以前的東西也淘汰了。第二我說在這個制造業里面有軟件、有硬件,我的聚焦是做軟件、做設計,不是做硬件。他說硬件很重要,你不做硬件就上不去。這么多公司為我們提供硬件,他們是世界一流的供應商,我可以告訴你他們也在給我制造,但我沒有跟他有培訓費,我只是和他簽了一個合同。所以我們醫療的CT在全球裝了150萬臺。通過這樣的東西得到了一種啟示,中國正在融入全世界,中國人要在全世界找到資源。我們在美國的最優秀的公司來挖最好的設計人員,我們付給他還要好的工資,我們用最短的速度在他的產品沒有出來之前,我們走向市場,來獲得競爭能力。
所以,我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回到我講演的主題,人力資源正像資本一樣在全世界流動,我們關注人力資源,對我們企業的貢獻,關注人力資源對我們的未來競爭能力的發展,我認為是我們企業在發展階段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一定放眼世界找到這樣的人才。第二個,從IT產業發展,越來越也變得更寬,大家一想到IT,IT這個行業很高,可能都是博士、碩士、大學生來做實際上IT只是一個鏈條,特別長,我舉一個例子,如果現在有一個人在美國打一個電話,來查詢一個信息的話。比如我打一個電話,接電話的是一個印度人。為什么呢?因為印度每平方米辦公室比美國要便宜多,雇印度一個能夠說英文的人也比美國人便宜多,通信的費用沒有多少,這些工作在全世界向低成本國家發展,搞IT的人不一定是IT的,搞IT不一定是做計算機軟件產品的。大家有機會可以到大連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場面,東軟在大連找到一塊地方,這個地方原來門戶區,老百姓住在那里環境不太好,價格也比較便宜,當地一家房地產公司找到我們,如果東軟在大力搞基地,我們愿意跟他一起合作。所以東軟在七年前就買了那個地方,周圍有四五所大學,所以東軟決定把研發中心帶到那個地方。利達集團開始在周圍建立一些小區和配套設施,原來那里房子賣到一千七八百元一平方米,現在東軟到那里,現在開價三千多元一平方米,還要拿著大學畢業證書來賣,現在變成四千多塊錢,為什么造成這種局面呢?東軟在這個地方搞了一個面向國際的大的產業的鏈,這個鏈條使得現在有一百五十多家美國和日本的公司在東軟園區周圍建立了研發和開發的機構,為什么要建立在那個地方,東軟在那個地方投了一個很大的大學,我們投了差不多八個億人民幣建立了東軟信息技術學院,我們要培養大量的支持這個產業發展的各個層次的人才,到現在為止,人力十分不足,IBM要兩萬人,現在大連的人才枯竭,找不到人,去了一家就覺得找不到人才。在這個產業里面有多少做是軟件的,大概20%不到,接日本電話就是一個很大的工作,第二大量數據都拿到日本來做。比如說我們大家經常刷信用卡,銀行的大量的數據都那邊傳過來到這里面,包括日本大型的銀行,各種各樣的數據,包括數據的錄入,畫個地圖,現在汽車有的有汽車導航,這個地圖天天都有人在操縱。IT正在變成和人們相關的一個產業,這個產業的本身給整體人力發展機會帶來一個很好的基礎。
所以,我利用這個時間跟大家交流,我認為我們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如何重視我們的人力資源開發,通過人力資源的開發,把我們整個企業的經營和競爭能力能夠建立在與國際企業的同步,這是我們要考慮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