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思源)頭一次不舉行閉幕儀式,頭一次不發(fā)布簽約情況———昨天,備受關注的第七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以極為務實的“平淡方式”圓滿收尾。
兩天中,圍繞著“CEPA與京港合作新商機”主題,京港洽談會積極探討了在CEPA政策框架下兩地合作的相關政策與機制。
經過精心組織的招商項目達到177個,投資額97億美元,涉及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及現代制造業(yè)、商業(yè)旅游等多個領域。專題活動重點選擇金融、旅游、物流、商業(yè)品牌、法律服務等服務領域展開,推出了“奧運項目及北京重大項目推介會”、“北京·香港旅游合作研討推介會”、“北京·香港金融合作論壇”等一系列內容翔實的專題研討及論壇。參加會議的京港兩地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工商企業(yè)等各界人士,充分探討了這些服務業(yè)重點領域的合作商機。
“今年的京港洽談會,著力強調的是一個‘實’字。”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張吉福坦率地告訴記者,一項投資活動,僅憑一兩天是談不出東西的,需要大量的前期接觸和準備。過去的洽談會上公布的簽約情況,也是經過長時間運作,然后選定專門的時機進行簽約,有時候甚至出現了雙方企業(yè)已開始進入實質性合作而簽約滯后的情況。這是本屆京港洽談會力求體現務實本色,不搞閉幕儀式和簽約發(fā)布的原因之一。
“但實際上,洽談合作意向和簽約等各項活動卻絲毫沒有放慢進度。兩天中,光在會下找到我本人提出想簽約的香港企業(yè)就有四五家,涉及合作辦民間培訓機構、飯店改造、體育設施項目建設等很多領域。”張吉福表示,京港洽談會為京港兩地搭建經濟合作的平臺,為雙方企業(yè)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促進兩地經濟發(fā)展更加健康。因此,北京和香港之間的每次合作都應該是下一輪合作的新的開始,是“應時、應需”的,這也是本屆京港洽談會沒有閉幕式的另一個原因,因為京港洽談會不會“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