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文化消費量存在3000億元到4000億元的結構性缺口。專家分析,文化產業在強有力需求的帶動下,有望迅速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成為擴大內需的新亮點。
近日一項調查表明,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城鄉居民用于娛樂、休閑等方面的文化消費越來越大。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文化消費量存在3000
億元到4000億元的結構性缺口。專家分析,文化產業在強有力需求的帶動下,有望迅速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成為擴大內需的新亮點。
城鄉居民正步入“文化消費”階段
在調查中發現,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國民收入穩步提高,當前城鄉居民文教娛樂等文化消費支出的比重一路上揚,居民文化消費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認為,人的社會消費增長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步是“吃飯”階段,即解決溫飽;第二步是“吃藥”階段,即追求健康素質;第三步是“吃文化”階段,即追求精神消費。隨著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廣大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也將步入第三階段。以往我們強調較多的是文化與政治的關系,在新形勢下必須找到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繁榮振興之路,也就是尋找文化與經濟的關系。
在浙江省調研時發現,杭州市目前人均GDP已經突破了3000美元,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迅速增長。有資料顯示,2002年上半年,這個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上半年GDP比重已達6.6%,文化產業對全市GDP拉動1.4個百分點。上網、看電視、參加培訓、旅游等已成為眾多家庭的日常消費,文化消費正在成為全省居民消費的新熱點。
據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陳少峰博士介紹,文化產業高度發達的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文化消費(包括旅游)已占家庭消費的30%左右,對其他行業和整個經濟產生了顯著的拉動作用。專家認為,我國社會消費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對當前的精神文化產品生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良好的發展空間。
文化消費起步雖晚,但市場潛力巨大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前不久在北京市海淀區、朝陽區和懷柔區對城鄉居民進行了兩次文化消費需求調查。問卷根據北京市居民實際的文化消費情況,列出了8類35項精神文化消費項目。調查數據顯示:3區縣戶均文化消費達19268元,按每戶3人計算人均文化消費也達6402元。這些文化消費主要用于教育培訓、文化娛樂、購置家庭娛樂文化設備及各種旅游費用等。
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錢光培說,這些數據反映出當前國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指向,一是為滿足發展的需要,二是為滿足小康的享受需要。雖然這些地區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費在日常生活開支中占據了重要部分,但目前的享受基本上還處在適當改善生活環境、休閑減壓的初級階段。
目前,廣東各大中城市、沿海地區已進入小康階段,全省人均GDP水平接近或超過3000美元,城鄉居民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出現一個明顯的凸起,全省文化消費需求總量可達800億元—1200億元。僅以深圳為例,全市居民的年均文化消費已達近億元,成為拉動消費需求增長的“熱點領域”。
音像制品是當前大眾娛樂的文化產品之一,隨著人們文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大,音像制品的種類與數量激增。中國音像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炬說,我國每年僅光盤需求量就不少于20億張。按人均年消費2張光盤,每張按10元計算,這兩個數字就已經達到26億張(盤)和260億元。文化消費對擴大內需的作用可見一斑。
文化消費能夠支撐并促進經濟持續增長
江蘇省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向民博士認為,擴大內需的關鍵是開發新的消費熱點,文化消費將是今后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家認為,文化消費是一種彈性消費,特點是細水長流,彈性很大,并能不斷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這些都是其它類型的消費所無法比擬的。
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許多行業都是需求彈性大、吸納就業人數多的產業,對解決“就業工程”意義重大。如旅游業、娛樂服務業、會展業、健康休閑等領域,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2001年,北京文化產業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4.6%。北京市商委主任梁偉透露,北京除繼續保持汽車、住房、通訊等消費熱點外,今年要著重培育3個文化消費新熱點,即為滿足健康需要的健身器材消費、為滿足精神需要的圖書消費、為滿足美化生活需要的花卉及裝飾消費等,以此實現擴大內需,促進首都經濟持續增長的目標。
各地政府大都已經意識到文化消費與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編制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之后,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天津等地紛紛制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力爭使文化產業在未來5至10年內占GDP的5%以上,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任憶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