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胡潤與國際著名傳媒集團“歐洲貨幣機構投資”共同推出的首個中國內地富豪榜正式出籠。新浪財經獨家披露完全版“胡潤制造:中國內地百富榜”。
中國百富榜第5名:仲盛集團葉立培
年齡:59
出生地:上海
教育:MBA,中專
主要公司:仲盛集團
公司總部:上海
上市情況:無
主要行業:上海房地產
財富:48億元
隨著中國入世以及申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成功,仲盛集團今年信心十足地宣布了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的三個主要開發項目,預計投資總金額達到88億元。數學老師出身的葉立培擅長適時出擊,他于1979年移居澳大利亞,并通過在當地做貿易獲得了第一桶金。1989年地價觸底,葉將這筆資金投入到深圳房地產業。葉立培很早意識到上海對于高端住宅的巨大需求,便將其商業重點轉移到自己的家鄉并成功地完成了幾個項目的開發。去年,仲盛集團納稅2億元,擁有300名員工。
文/理財周刊江南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傳聞中,他是真正的“上海首富”,最起碼,他的頭銜也是“上海地產大王”。他的地產商業王國難以盡數,并且正在迅速擴張。
真正踏入他的辦公室,首先看到的不是財神或者佛像,而是一幅寬近10米的書法,寫的正是岳飛的《滿江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雖然不盡有英雄史詩般的拓疆氣概,但依據龐大的資本和敏銳的眼光,葉立培的江山也達到了空前的壯闊。
眼前這個微胖的中年男人,穿著一件現時已經很“OUT”的“鱷魚恤”,自稱天天中午在食堂吃6塊錢的盒飯的男人,就是這個謎一般的地產王國的主人?
坐在葉立培的辦公桌對面,眼前四疊很顯眼的文件夾,分別寫著“設計資料”、“天宸資料”、“莘盛資料”和“財務資金”。有意思的是,前三疊資料的厚度,加在一起也不如“財務資金”。
就這樣,一個號稱從來不接受媒體專訪,一貫以低調著名的地產大亨,以一種很平易的姿態出現在了記者的面前。
葉立培,仲盛集團的董事長,被《福布斯》排在2002年大陸富豪第6位,被很多人看作是“上海地產大王”的人,告訴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千萬不要叫我上海地產大王,我哪里敢,會害死我,搞得一有風吹草動就牽連到我。我只是很用心地做我的房地產生意,依靠公司團隊一起做,否則象我這樣笨的人怎么行?公司是屬于整個團隊的,如果說有一點成就,首先要感謝的也是我的團隊。”
“首富事件”不會影響我
事實上,不管我們如何回避這個話題,還是得承認,葉立培此次破例出現在媒體面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遭到了另一位上海富豪的牽連。
于是,2003年6月2日,葉立培出現在媒體面前,坦言:“我從來不接受記者采訪和拍照,但這次沒辦法,謠言太厲害了。”3天后的6月5日,他又接受了本刊記者和上海電視臺財經頻道的專訪。
由于出事的“上海首富”牽連到4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使得借殼上市的民營企業成為最近的熱點話題。而葉立培曾經在1999年入主天宸股份(600620.SH),前不久又謀求赴香港上市,目前暫停,這一切不由得讓人將兩者聯想起來。
“天宸股份現在不是我控制的,我的哥哥葉立潤才是大股東。”葉立培這樣解釋道,“但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天宸股份的情況非常好,利潤逐年遞增,公司的治理結構也不斷完善,我們的目標就是把公司變成對公眾和社會都有益的上市公司。至于別的民營企業上市以后的問題,我不了解,我不能評價,這是我一貫的原則。”
對于到香港上市未成的問題,葉立培說:“本來我們安排的3、4月份做這個事,但SARS的疫情限制了我們,晚些時候我們還會啟動這個事。對于股價,我現在不能說什么,只能告訴你我們希望達到一個合理的市盈率,6到7倍左右,這樣對未來的發展空間比較有利。”
談到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葉立培說:“現在,外界對民企的確有一些不利的評價,但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區分什么是規范的民企。如果說上海的房地產價格會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影響,我覺得不會,因為現在的土地價格很透明,操作很規范,不會受到大的影響。”
“作為民營企業,應該有好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嚴格要求自己,把發展的步伐放穩健,不要太快,對我們的未來更有好處。”葉立培總結說。
葉立培的財富圖譜
2003年6月3日,葉立培翻開了他財富圖譜上全新而至關重要的一頁。上海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超級商業航母”——仲盛商業中心,在莘莊地區正式動工興建。
這個預計將于2005年全部建成的項目被冠以亞洲地區最大的“Shopping-Mall”之一的地產項目投資規模近18億元,總建筑面積達28萬多平方米。整個商業中心由峽谷長廊、林蔭大道、生活品市場、冬日花園、休閑地帶、食府街道、高雅小街等十二個主要部分組成。
葉立培很自豪地對記者表示,“仲盛商業中心與軌道交通一號線莘莊站南廣場相臨,靠近滬閔、莘奉兩條高速公路,通往奉賢、金山專線車終點站在此匯集,四通八達的交通帶來人流。而且閔行本地區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升,1992年我來投資時這里僅有30萬左右的人口,現在已經發展到120萬,1994年時莘莊還是一片農田,現在已經是很重要的人口聚居區了。按照我的估算,應該可以在8到10年內收回投資成本。”。
信手拈來的數字顯示了葉立培對莘莊這個上海西南角地區的了解,事實上,當我們翻看他那并不明晰卻有脈絡可尋的財富圖譜時,會發現,上海西南角賦予他的機會實在太多了。
據說上世紀70年代初,葉立培離開中學數學教師一職,出來撈天下,做上了火車押運員,而最經常跑的線路就是從上海到新疆,一干就是5年。1978年,葉移居澳大利亞,做起了紡織、雜貨的跨國貿易。而葉真正的商業轉折點還是在內地,先是在深圳,后來又移師上海,做起了房地產生意。
問及葉立培何時從事房地產業的,他脫口而出:“1989年7月3日。”
當時他在內地成立了第一家外商獨資房地產公司。在深圳開發了兩個項目后,他又來到上海,競標批得古北新區的一塊土地,這塊土地也是上海土地批租的第二塊地。這塊地后來被用于建造西郊花園別墅。
此后,葉立培的地產王國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張。
葉立培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根據房地產業相關人士提供的資料,目前在葉立培名下控股的企業有多家,包括:香港中穎發展有限公司、香港仲盛有限公司、仲盛房地產(深圳)有限公司、仲盛房地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新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還有在澳大利亞注冊的一家公司。葉立培在上海運作房地產的元老旗艦公司就是仲盛房地產(上海)有限公司。仲盛上海成立于1993年2月26日,法人代表葉立培,注冊資本3235萬美元,是完全的外商獨資企業,出資方是香港仲盛有限公司,出資100%。
除了西郊花園別墅,這個公司還開發了位于南京西路上的辦公樓南證大廈,這是葉立培最困難的一筆投資,期間因為上海房地產低谷,幾乎走到“爛尾樓”邊緣,所幸被他捱了過去,不日還要開張出售底層的商鋪。而葉立培地產項目的另一個主力公司則是上海莘盛發展有限公司。據公開材料得知,上海莘盛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27日,屬于國內合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出資方有三家企業,其中上海仲安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出資4750萬元,占95%,絕對控股,上海峰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瑞莘貿易有限公司分別出資125萬元,合計占5%。
而上海仲安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31日,屬于中外合資企業,控股方是一家名叫“東方明珠實業有限公司”的外國企業,共出資2730萬美元,控股70%,其他股東包括夏優投資有限公司(外國企業),出資975萬美元,占25%,上海中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企業)出資195萬美元,占5%。
上海莘盛和上海仲安的法人代表都是葉立培。由此可以認為,葉立培通過掌控海外的“東方明珠實業有限公司”展開運作,進而控股上海仲安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繼之控制上海莘盛發展有限公司,并最后通過上海莘盛來展開上海房地產的產業運作。
莘盛的項目中包括了葉立培最近在上海的大手筆——開發位于浦東陸家嘴的超高層甲級寫字樓——上海銀行大廈。上海銀行大廈由上海銀行和上海莘盛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建成后也將成為上海銀行的總部。而上海莘盛是又一家由葉立培控制的企業。
在記者采訪的間隙,葉立培興致勃勃地攤開一本上海銀行大廈的草圖,志得意滿地說:“你們跑財經的,見過不少銀行大廈吧?我這個設計算不算最好?”
上海莘盛除了上面提到的上海銀行大廈外,上海莘盛還有一個大項目就是位于上海西南部的大型樓盤——名都新城。對于上海人來說,名都城這個樓盤的名字不會陌生,它曾經是高檔樓盤的一個象征,用女騎警做保安,用五星級酒店經理做物業管理,請趙薇做形象代言人,等等行為都曾成為上海的新聞。
而另一家同樣用“仲盛”名字的企業也不可忽視——上海仲盛虹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仲盛虹橋”)。這家企業比仲盛上海成立早了半年,成立時間是1992年8月18日,現在的法人代表是葉立培的哥哥葉立潤,注冊資本高達2.5億元人民幣,屬于國內民營企業,目前的出資者均是自然人,其中葉立潤出資2億元,占80%,周月華出資5000萬,占20%。仲盛虹橋因為1999年9月通過收購天宸股份的法人股,而進入人們的視線。目前葉立潤已經成為天宸股份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仲盛虹橋已經完全掌控了天宸股份。
而有意思的是,以前的一份資料顯示,仲盛虹橋法人代表曾經是葉立培。而天宸股份當時由仲盛虹橋入主后,董事的名單中也有葉立培,但他后來又悄然退出。
葉立培的商業秘密
2002年的《福布斯》上出現了葉立培的名字,而且一躍上了第6位,不管他本人是否認同,他的財富成就的確是令人瞠目。
更令人驚詫的是他崛起的速度,如火過山林般,葉立培的名字寫在了金融寫字樓、別墅、高檔公寓和即將建成的商業中心大樓上,幾乎囊括了所有地產形態,而且已建成的個個成功,未建成的也駭人聽聞。
是何種商業秘密造就了他的成功?
“做地產沒有什么太特別的地方,主要是三個要素”葉立培說,“冷靜、踏實和大膽。”
聽起來是毫無特殊感覺的三個單詞,但如果我們結合他的經歷來分析,就會發現其中蘊藏的玄機的確很深。
葉立培對記者說:“在這三種地產形態中,我最滿意的是住宅,確切說是名都城,因為它的回報很好,在上海口碑也不錯。最穩健的是寫字樓,象南證大廈,投資回報率相當穩健。而最有挑戰的則是商場,因為從規模到設計,我都象做成是上海乃至亞洲頂級的。”
就讓我們看看他最滿意的名都城項目是如何獲得成功的。
1989年,葉立培和閔行區的朋友一起到閔行臨近古北的地區去隨便看看,結果一眼相中了一塊大約35萬平方米的農田。他的第一想法是買下來開發成上海最高檔的住宅區。
“我的朋友都說我腦子有毛病了。”葉立培說,“這塊地在當時,可以說是送給開發商造樓人家都不一定要,可是我就是覺得這里有成為高檔住宅區的潛力,于是就以很低的價格買了這片農田。”
事實證明了葉立培的判斷,此后軌道和地面交通紛紛在此交匯,而名都城的品牌也叫響了上海灘,售價在1500到2800美金一平方米之間。
“就在這個時候,上海地產低谷來臨了,銀行收緊銀根,貸款拿不到,很快地,不少外資樓盤紛紛跳水,用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賣樓套現。但我就是堅持不跌價,無論如何不跌。”葉立培笑著說,“結果,我的朋友又紛紛來勸我不要這么死心眼。”
“我當時很堅定,覺得房地產市場總有起伏,不必太擔心,反而可以趁此機會找一點新的機會。”葉立培說。
他找到的機會之一是房地產租賃市場。他認為房產動蕩的時刻,外籍人士不敢盲目賣樓,但住房還是要解決,就必然要租,于是他把30%的名都城物業拿來出租,立刻引來排隊,出租率達到96%左右。另一個機會則是苦練內功,他在名都城內不斷增加綠化和其他設施,聘請最好的酒店管理來做物業管理,于是,盡管他不降價,但物業的銷售還是很旺。
大膽的投資讓葉立培找到了旺地,冷靜的判斷使他避免了盲目拋售,而這一切的關鍵之處還在于穩健的財務風格讓他沒有立刻被銀行惜貸擊倒。
時至今日,葉立培仍然在采訪中不斷強調自己的穩健原則,他說:“經歷了那個困難時期后,就更懂得踏實才能抗風險,做生意的機會天天有,只有先站得穩了才能賺錢。”
上海的房產沒有泡沫
抱著白頭宮女說玄宗的心態,很多房地產業內人士都說,象名都城那樣從廢地變生地再變熟地最后變熱地的案例太少了,這么好賺錢的項目簡直再也不會有了。
然而葉立培并不這么看。他說:“按照上海的發展速度,好的地產項目非但有,而且太多了。”
面對記者提出的“為何你的地產項目總是集中在上海西南角”的問題,他認為:“其實上海這個城市的各個地方都有機會,因為上海政府很了不起,上海的發展速度決定了地產會很有做頭。”
“我的主營業務以前是地產,將來也會在這上面,因為我對上海的地產有感情,同時這里也有機會。”葉立培說,“我看不到地產中有什么泡沫,世博會、人口增長、經濟增長的利好會持續相當長時間。而另一方面,開發商的降價空間也很少,因為現在市中心的土地成本已經高于10000元人民幣,有的已經逼近20000元,市中心的容積率被控制在2.5以內,這樣算來,每個平方建筑面積的土地成本就高達3000—4000元了,加上建筑成本和其他財務費用,賣到8000--10000元并沒有什么暴利。”
采訪結束后,葉立培的興致依然很高,給記者看了很多“上海銀行大樓”和“仲盛商業中心”的效果圖。看上去,他對自己的作品很喜歡。他告訴記者,自己一輩子也花不掉這么多錢,現在更多的是對地產的興趣。
就在我們離去的時候,發現葉也出現在了電梯門口,“我要去工地看看,每天都要去看看的。”葉立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