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傅繼紅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2003年二季度上半年中國石油化工行業景氣分析報告》表明,2003年上半年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創歷史最高水平。其特點可以概括為“兩高一降”,即高增長、高效益、虧損下降。
報告稱,石化行業經濟增長質量明顯改觀,主要表現為,銷售收入、實現利潤大幅度增長,虧損企業虧損額明顯下降。產品結構繼續改善,產銷銜接良好,存貨下降,銷售利潤率提高,流動資金周轉率加快。
據了解,上半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指標居全國工業首位,其中,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的15%,銷售收入占13.6%,實現利潤占24.7%。
該報告課題組專家周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入世貿組織前,我國是世界上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國。據統計,自1979年至2001年底,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485起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其中反傾銷調查461起,保障措施調查24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了我國約160億美元的出口貿易。
僅2001年,就有17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67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比2000年增加55%,其中反傾銷55起,保障措施12起,涉案金額十幾億美元,創歷年最高紀錄。
周豫介紹說,入世一年多,盡管我國對外貿易取得了快速的增長,但貿易摩擦仍是制約我對外貿易發展主要因素之一。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數量和金額居高不下。
2002年,共有18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60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涉案金額10多億美元,其中反傾銷42起,保障措施18起,包括3起特別保障措施。去年對我國立案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印度。美國對我國立案調查14起,其中特別保障措施2起。
據統計,印度對我國立案調查為13起,其中1起保障措施,1起特別保障措施。在印度的帶動下,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對我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數量明顯增長。
國外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給我國企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如歐盟對我國甲酚生產企業的核查,加拿大對我國黃原酸鹽生產企業的核查,印度對我國碳酸鉀生產企業的反傾銷案,以及碳酸鋇、聚乙烯醇等反傾銷案件。
在國內,由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電子、通訊、汽車、化學建材和輕紡工業拉動下,化工產品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合成材料等產品只能滿足需求的一半。但國外化工產品供過于求,日、韓、美、歐盟、沙特等外商搶灘中國市場,相互壓價,造成低價傾銷或變相走私,損害我國企業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貿易摩擦不可避免,傾銷和反傾銷的爭斗是長期的,甚至是激烈的。
從1999年至今,我國反傾銷立案21起,其中涉及石化產品16起,占全國立案總數的76.2%;2002年我國反傾銷立案8起,其中石化產品7起,占全國立案總數的87.5%。目前,丙烯酸酯、聚酯薄膜、二氯甲烷、聚酯切片、滌綸短纖等5起案件已經終裁勝訴。鄰苯二酚、苯酐、己內酰胺等初裁有損害,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的4起。聚苯乙烯、飼料級L-賴氨酸被裁決有傾銷,無損害,終止調查。其余聚氯乙烯、苯酚、丁苯橡膠、TDI和MDI等5起案件還在調查之中。
有關專家稱,企業提出反傾銷后,對低價傾銷產品進口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初裁和終裁勝訴的傾銷產品普遍價格回升,我國企業市場占有率提高。如二氯甲烷的價格從立案前的3000元/噸上升到目前的4500元/噸,市場由無序競爭到有序競爭,開工率從70%上升到100%,產量增加23%,銷量增加46%。
據悉,苯酐的價格從立案前的4800元/噸,上升到目前的7200元/噸,企業產量增長13%,銷量增長18%,利潤增長31%。丙烯酸酯的效果也相當不錯。反傾銷帶來的好處是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維護了國家的經濟安全,也促進了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