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種類很復雜,既有以人民幣發行的A股,又有以港幣發行在香港交易的H股,還有在滬深兩市交易卻又是以外幣發行的B股,B股之中還分美元和港幣兩種,不熟悉的投資者很容易就被搞糊涂了。
搞糊涂的最新事例的就是青島啤酒的股價。過完了一個國慶節長假的投資者驚奇地發現,青島啤酒這個既有H股又有A股的上市公司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2003年10月8日,青啤的
A股收盤價是8.94元,而當天在港交易的H股價格居然高達8.8港幣,最終收盤價為8.4港幣,折合人民幣為9元,也就是說,青島啤酒的H股價格歷史性地超過了A股的價格,呈現出H股倒逼A股股價的前所未有的現象。這個現象又直接導致了同樣鄰近香港同樣以港幣計價的深圳B股股指和A股股指分道揚鑣并且在盤中創下了2002年10月以來的新高,受青啤H股和深圳B股大幅走高的雙重影響,A股市場的H股板塊終于在周末爆發行情,一舉將滬指又重新推上1400點,為低迷不振的國內股市打入了一劑強心針。
H股為什么會倒逼國內A股的價格呢?
從歷史上看,無論是H股還是B股,價格都遠遠低于A股,在所有在港上市的H股,股價和A股相比,通常的折讓價在70%左右,最高的折讓價達到83%,如南京熊貓,三個月前的7月10日,H股收盤價為1.71港幣,而同時A股的收盤價為10.67元人民幣。青島啤酒的H股價格是最高的,在當時為6.50港幣,而A股價格為9.08元人民幣,折讓率是24%,三個月后,青啤的H股暴漲50%,而A股稍稍有所下挫,H股超過A股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其實青啤H股的飛漲并不算大,因為這三個月中,香港H股指數整體上揚的幅度超過了77%,青啤連平均的漲幅都還沒有到達。
那么,H股為什么會上漲呢?
H股的上漲直接的誘因是對于QDII的期待。早在7月21日,水皮雜談發表“QDII為什么呼聲不斷”的雜談指出,不僅香港投資者還是跨國投資銀行都對年內大陸開放QDII充滿了希望,高盛甚至樂觀估計QDII的開放可能超過50%,而一旦QDII開放,香港將會成為吸引中國境內外幣投資的首選,按照居民外匯儲備1500億美元的10%計,至少有150億美元可能流入香港股市。150億美元相當于1240億元人民幣,這筆資金無論是雪中送炭還是火上澆油,對于日均成交量不過100億港幣的香港股市而言都是足夠大的數目,有資金就有行情,有資金就有信心。這就是為什么香港H股指數能從1800點翻上3600點的原因,這就是為什么同樣的一個青啤公司,H股價格能直逼A股的原因,這就是為什么沒有出現A股向B股、H股看齊而是H股向A股看齊的原因。
H股和A股同在一個公司并立,同樣存在宏觀經濟背景的影響,同樣有股權分裂的因素。A股市場碰到什么樣的問題,H股市場的股東也不會避免;A股市場有2/3的股份不流通,H股市場也一樣有2/3的股份不流通;A股市場存在大股東侵犯小股東的利益問題,H股市場也一樣存在大股東侵犯小股東的利益問題。
為什么H股能有如火如荼的行情而A股卻沒有,為什么A股的價格還要H股來頂升,這是為什么?
H股的上漲除了QDII的期待還有一個原因來自于對人民幣資產升值的預期。H股是以港幣計的,但是買入的卻是境內的人民幣資產,出于對人民幣升值的考慮,此時購入當然有升水的可能,這也是為什么QDII此時愿意進入中國A股的很重要的原因。QDII進入的依然是一個股權割裂的市場,一個2/3的股票不能流通的市場,難道它們的進入會僅僅因為要給管理層捧場嗎?
股權割裂的確是中國特色,是中國股市和外國股市的差異所在,由于股權割裂的存在,所以形成了流通股市場和非流通股市場兩個市場,形成了緣于兩個不同市場的不同價格,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這種情況存在于中國股市的伊始,存在的時間已經長達13年,其間不乏出現過1996年-1997年以價值發現為題材的大牛市,也出現過以政策為導向的“5·19”行情以及隨后的大行情。股權割裂合理嗎?當然不合理,問題在于這種歷史的因素并不能在一夜之間得到改變,反過來說,股權不割裂,中國市場存在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嗎?未必,因為在任何市場,大股東和小股東的矛盾沖突是絕對的,調合是相對的;上市公司信息的朦朧是絕對的,透明是相對的;公司治理的不規范是絕對的,規范是相對的;交易的違規欺騙是絕對的,中規中矩是相對的。正因為有這么多的絕對,所以才需要像證監會這樣的組織來進行監管,才需要中國證監會根據中國市場股權割裂的現實探索既行之有效又不傷害中小股民利益的折衷方案而不是盲目的“國際化”和“市場化”。
一級市場重在股權交易,爭奪的是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二級市場重在股票交易,爭奪的是對股價的控制權。大股東們追求資本控制,小股東追求資本利差,即使是全流通的市場,小股東和大股東的追求也不會置換,現在的A股卻因為不是全流通而迷失方向令人啼笑皆非。
難道非要港股為A股導航才合理嗎? (14B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