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崔礪金
53歲的甄金美有著20多年列車員的經驗,如今她是往返于上海-溫州間K833次列車的列車長。比較現在的列車與過去有什么不同,甄金美說:“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列車的行李架。過去的行李架擠得快坍下來,現在一路都是空空蕩蕩,大多數旅客拎個小包就上車,就像下班回家一樣隨意。”
行李架上的變化,折射出長三角地區社會生活的變遷,區內頻繁的短途出行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長三角人”的生活方式。簡單的行李伴隨著他們穿行在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之間,不少人干脆持短途列車月票進行他們常年的城際通勤。
以上海為中心,長三角地區15個城市全都坐落在300公里的半徑之內。目前長三角地區正在以區域內快速交通為載體,縮短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構筑“一小時生活圈”。
“同城效應”擴散改變生活方式
按照杭州市市長茅臨生的說法:“打造同城化的旅游,讓上海人多一個西湖,杭州人多一個外灘。”事實上,長三角的“同城生活”遠在純屬旅游的西湖和外灘之外。
在上海市肺科醫院的住院部樓下,有近一半車輛掛的是江浙車牌。院方告訴記者,作為長三角地區惟一的肺科疾病專科醫院,每年都有大批江浙患者慕名而來。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教育領域,看中上海豐富的教育資源,許多長三角的孩子就讀于上海的各級教育機構。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4所長三角地區的頂級高校,正在籌劃類似美國“常春藤盟校”的“長三角盟校”,以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
“同城效應”的擴散,從根本上改變了長三角人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一出世界頂級音樂劇的演出,一場環球嘉年華的游樂,一次《淳化閣帖》的展出,都有大批上海周邊城市的愛好者早出晚歸。而愛在上海襄陽路市場“淘物”的上海人,也已將目光延伸到300公里以外的浙江義烏,因為那里的小商品更加便宜。面對日益增多的上海客人,義烏方面已決定在下月加開往返上海的旅游專列。時尚在長三角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散。紹興一家服飾店的老板葉秋紅說:“過去上海流行過的衣服可以在店里擺三個月,現在是上海放什么新貨我們就賣什么,不然顧客就會直接去上海買了。”
社會學家于波認為,“同城效應”之下,長三角地區的交流日趨緊密而頻繁,地區內經濟社會文化因素逐漸趨同,這將為長三角一體化提供最堅實的基礎。
“同城渴望”催發快速城際交通
用時間距離衡量,一小時是生活區概念,三小時是經濟區概念。已經初現同城效應的長三角,目前正按經濟學提供的時空概念和市場半徑目標,打造更加便捷的城際交通網。
公路方面,投資57億元的滬杭甬高速公路8車道拓寬工程已經動工。近期區內重點工程還有寧杭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公路、申蘇浙皖高速公路以及直接接軌上海浦東的滬杭高速公路復線(杭浦高速)工程等。根據規劃,滬蘇高速公路連接通道將由目前的2條增至7條,滬浙連接通道將由目前的1條增至4條,最終目標是從上海到南京、杭州、寧波等長三角城市的公路行程,不超過3小時。
配合這一目標,杭州灣跨海大橋、杭州灣紹興跨江大橋、潤揚大橋、蘇通大橋、崇海大橋已相繼籌建立項及上馬,有的已經建成。雖然具體技術尚存爭議,但滬寧、滬杭高速鐵路都已確定了最后的時間表,建成后將把彼此的時空距離縮短到1小時以內。
“路橋運動”的背后是長三角人對于“同城效應”的渴望。紹興市委書記馮順橋在解釋建設杭州灣紹興跨江大橋的原因時說:“從目前的情況看,以上海為中心的兩小時車程范圍內的城市,屬于接受上海輻射力最強的第一圈層,而目前到上海至少需要三小時的紹興,只能屬于第二圈層。”“大橋建成后,紹滬之間車程將縮短至1.5小時,大上海離紹興才不再遙遠。”
上海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姚錫棠分析說,只有當因獲得的收益高于所失去的金錢、時間等成本時,人們才會選擇遷移;長三角地區間城市的差異、要素價格的不同,已經給了人們遷移的理由,而快速交通體系的發展極大地削減了出行的時間成本,未來區域內居民的往來必將像生活在一座城市般的頻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