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奶不“鮮”,純奶不“純”,因“勾兌奶”而引發(fā)買方的質疑與日俱增,為維護乳制品行業(yè)的信譽,不少品牌廠商也曾多次呼吁應盡快出臺相關標識制度,如今隨著洋奶粉的大舉入境問題更顯緊迫。
“勾兌奶”曾為解決上海市民的“喝奶難”立下過汗馬功勞,當年為解決“奶荒”,由國際機構提供技術設備,本市率先上馬了“勾兌奶”,將進口的奶粉和黃油按比例加水勾
兌成瓶裝“還原奶”。而今奶源充裕且先進的保鮮技術能使原奶保鮮持續(xù)半年以上,奶源生產淡旺季之分也日趨淡化,故無論從市場總體需求抑或行業(yè)發(fā)展總體態(tài)勢來講,“勾兌奶”理應功成身退。何以如今仍“不甘寂寞”呢?實際上家家對此都心知肚明——“省鈔票嘛”!以10噸奶液為統(tǒng)計單位,純鮮奶僅收購價就達2.4萬元左右且還看漲,而勾兌成本只及鮮原奶的60%左右,用進口奶粉則比國產奶粉還便宜。買方市場雖并不清楚個中奧秘,但嘴巴終究還是品
味得出純鮮奶和還原奶之分,于是“混合奶”問世,即用部分鮮原奶和“勾兌奶”再施“勾兌”,以便更容易混充鮮奶。
都頂著“純鮮奶”的牌子,都標著相近的賣價,但“成份”有別成本有別,這不僅有損消費者的利益,也讓真正的純鮮奶生產廠商大呼不公平。遺憾的是行業(yè)開會,專家疾呼,媒體敦促,顧客質疑,卻至今未見包裝明示。
隨著入世承諾的逐一兌現,我國乳制品進口關稅今年已從25%下降到15%,明年還將下降至10%,洋奶粉洋黃油因之大舉入境,今年前8個月僅上?诎毒瓦M口了各類乳制品6019萬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40.8%。海關發(fā)現,因價格更趨低廉的經濟誘因,正促使更多的企業(yè)轉而再度上馬“勾兌奶”,對行業(yè)純鮮奶生產將形成更大的“搶逼圍”。
你省卻了諸多開銷且牟利更多,總不見得讓消費大眾花純鮮奶的錢喝“勾兌奶”吧,該掀起蓋頭來了!
本報記者 習慧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