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東風搬家不能躲開與十堰的矛盾。東風汽車公司20世紀60年代選在十堰,這個城市字面上的意思即十個小山包。東風公司總經理苗圩,這個名字的含義是圍田的土垅。字面上的巧合很能引人聯想,東風一直被認為是山里的企業,走出山包包,十堰人心情復雜;而跳出小田垅,卻是苗圩和新東風人的心愿。
中國汽車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滕伯樂是老東風了,從二汽的土建到項目上馬、零件調試
和投產,這位當年的計劃處綜合科長還能回憶起來。盡管他一再說自己的身份不適合去說東風現在的事,但他拿出自己參與編寫的《半個世紀的紀念》一書,其中對東風的描述還是能夠勾勒出老國企走出大山,特別是體制大山的艱難。企業改制,東風科技和東風股份上市,企業債轉股,神龍扭虧,這些步驟其實就是在一步步讓東風接近武漢。“集中調控、分散經營建立起的三層次公司管理體制”也是在為新東風鋪路。分散著出去是東風的作法,而在經歷了東風神龍、廣州風神幾次戰役之后,東風日產是東風走出去的決定性戰役,遷都武漢則是宣告勝利的標志。“過去時機和條件都不成熟,現在時候總算到了。”滕伯樂說。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遷都”武漢曾幾度動議,幾度擱淺,十堰的未來和苗圩,以及新東風的矛盾不可避免。東風建設者主要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大部分在十堰安了家,有的已經退休,對十堰有著深厚感情。現在東風公司要“遷都”,這些“老東風人”一方面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另一方面擔心“遷都”后對十堰汽車基地建設不利,為自己和家人的前途擔憂。此外,十堰市擁有與東風公司配套的大大小小汽車企業200多家,汽車工業產值超出全市GDP60%,財政收入一半以上來自汽車工業。東風“遷都”,將使財政收入本來就很拮據的十堰市地方政府雪上加霜。東風商用車留下了,但十堰的配套供應水平與新東風的要求差得更遠,湖北省的零部件產品除了車橋和荊州的轉向器外乏善可陳,十堰的初級配套能不能跟上很成問題。
苗圩把日產帶進來是個一石二鳥的巧妙開局,既為東風下一步發展提供動力。又幫助解決了職工心理負擔和十堰的發展問題,但十堰的困難還沒有完全解決。苗圩和新東風走出田垅,放眼東部;十堰卻暫時困在落后地區的境遇里,是靠雷諾和日產的項目維系汽車城的光芒、還是要政策轉型呢?十堰現在很發愁。而另一方面,今年國內中重型商用車年需求量達40萬輛,而目前東風在與一汽的商用車雙雄爭霸戰中只是略占上風。東風為保證自己的另一條腿,比乘用車市場空間更大的商用車,也要搞好與十堰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