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夏英
關于劉波,廣泛流傳的一個版本是:湖南人,14歲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后進入湖南中醫研究院拿到碩士文憑;之后又考入北大哲學系讀博士,師從季羨林學習東方哲學。
一位接近劉波的人士直截了當地說,所謂14歲考入武漢大學,又考入北大哲學系讀博士云云,純屬子虛烏有,即使是從湖南中醫學院拿到碩士文憑,也是大可存疑。這位人士說,與其說劉波是博士,不如說他是個極為聰明的高中生。
不過,劉波早慧卻是不假。大概在劉波20歲時,他寫了一首詩———《年輕的布爾什維克》,這首革命色彩濃厚的詩歌流傳甚廣,從而奠定劉波踏入社會的第一塊基石。
1988年,劉波在家鄉獲得機遇,出任湖南株洲市《新聞圖片報》的副主編。與大眾想象的不同,劉波并不負責編務,而是權掌經營,他與后來的海南誠成企業集團財務總監以及誠成文化財務總監許宏的交誼就在此段時間內埋下,許宏時任這家報社的副社長。
同年,劉波由《新聞圖片報》出資,進入武漢大學作家班學習。“但是劉波只呆了一個學期,就覺得學校沒什么意思,什么文憑也沒拿就離開了,重新回到圖片報”。
1989年,新聞《圖片報》因故停刊,劉波奔向海南,投靠先期進入《海南特區報》的四位圖片報故交。當時,其他四人都在《海南特區報》當記者,劉波卻去做發行。據說,劉波以做發行之名向報社借了8000塊錢,但他拿了這筆款項,只呆了三個月就走掉了,并沒有做什么發行業務。8000塊錢在當時仍可算為一筆巨款,來自圖片報的四位湖南記者受到株連,被報社扣了數月工資以作懲罰。
劉波離開海南,旋即返回株洲用這8000塊錢辦了個保健乳罩廠,這個廠也不成功,但劉波擅長“公關”的才能在此嶄露頭角。他居然以乳罩廠之名,從當地銀行,貸到了80萬元的款項。
大概是1990年代初,劉波重返海南之時,已經對周遭的湖南老鄉聲稱,辦有六七家工廠。劉波當年的一些舊交回憶說,這個時候的劉波經常隨身攜帶一個密碼箱,走到哪就“啪”的一聲打開箱子,掏出里頭的“保健乳罩”、“秘方藥酒”等等,聲稱是自己工廠生產的,進行推銷。
有了上一次與銀行打交道、貸到80萬元款的經驗,劉波這一次辦起了海南保健品科學研究所,他輕車熟路、故伎重施,“居然從株洲和長沙的建設銀行貸到了4000萬元”。
劉波的一位故交評價說,這個時候劉波已經“深諳其理”,這個“其”指的是銀行借貸。劉波以8000貸80萬,又以80萬貸4000萬……“滾雪球似的發展起來”。
與此前辦工廠幾乎全部失敗相比,劉波在1992、1993年間在海南炒房炒地,倒是的確賺取了第一桶金,但是這桶金也不算多,“最多不超過1000萬”。也就是這個時候,劉波日漸顯得神秘起來,他“經常渲染與官方的關系,暗示自己有顯赫的家庭背景”。
這種說法聽上去難以讓人信服。劉波早年在海南的朋友說,當時劉波初來乍到,沒有什么關系,處處竭力結交湖南老鄉。一個經典的故事是,當時一個湖南人在海南的政府機關里當個不起眼的小官員,斯時恰逢此人的孩子高考分數不夠,劉波打聽到另一個老鄉的老師是某大學的院長,于是劉波左右牽線,自己掏腰包宴請,終于促成這個官員的孩子破格錄取。過了一兩年,這個官員升任一個重要崗位,感于劉波昔日在其位輕權薄之際的鼎力相助,遂投桃報李,為劉波打開了許多方便之門。
此后,劉波的故事日益清晰和模糊相矛盾又相交融的特點。劉波以《傳世藏書》聞達,劉波斥巨資為影星許晴拍寫真集,劉波執掌“文化產業第一股”誠成文化……這是清晰的一面;模糊的一面是:《傳世藏書》究竟有沒有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誠成文化的利潤支撐點究竟在哪里……沒有人能夠回答上述問題,劉波究竟如何獲得游走北京、武漢、長沙、海口四地,以及游走文化界、金融界和資本市場的能量,也沒有人能夠回答。
這樣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真面目卻很少流傳,我們很難在各種雜志、報刊、網站上看到劉波的影像。其夫人許晴對于劉波有過這樣一番白描:“我的先生是北京大學的博士生。愛穿中式對襟大褂、‘老頭鞋’的他,是國學大師季羨林的關門弟子……”
記者采訪的十數位人士則更愿意在劉波之名前冠以這樣的形容詞:第一是聰明,第二還是聰明。當然劉波的俊朗也為諸公提及,但顯然不能與“聰明”并論。
文化圈中的一位人士回憶說,劉波出走前夕,突然在北京宴請了一批文化界名流,當時劉波看上去“很憔悴”,“話很少”,但誰也沒有料到這是風流倜儻、有“儒商”之稱的湖南人劉波的最后告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