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是大勢所趨,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國有股發生轉讓的上市公司家數,已經占去年全年數字的六成——去年全年共有168家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轉移,而僅今年上半年,就已有106家上市公司國有股發生轉讓。伴隨著國有股轉讓的提速,媒體和學者從沒有停止過對國有股轉讓的探討;而監管部門也一直在對各地的動作進行關注——在一邊審批國有股轉讓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對一些國有股轉讓行為亮出黃牌:MBO暫停;南京新百公開征集股權受讓人被叫停;*ST一紡、武漢塑料股權托管被解除;湖南上市公司國有股股
權招標被高度關注……顯然,盡管新的國有股轉讓操作辦法尚未出臺,但監管部門絕不會對各地方的國有股轉讓放任自流。
監管部門要降溫 與各地國有股轉讓熱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監管部門卻表達出了清晰的降溫政策。南京新百擬在產權交易中心公開征集股權受讓人,這應當屬于國有股權轉讓方式的一項創新,但卻被中國證監會緊急叫停。重組方在過渡期內托管股權,這是相當長一段時期證券市場的普遍操作手法,但*ST一紡和武漢塑料的國有股股權托管行為,近期在證監會的干預下,被迫解除。湖南省的上市公司國有股公開招標還沒有進行,而中國證監會有關人士已經提前強調:屆時涉及國有股轉讓時仍需遵循現行規定。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近日也在公開場合提醒地方政府不要操之過急,要在國資監管機構建立后,依法規范辦事。
定價問題是核心 事實上,在監管部門關注的所有問題中,最核心的是國有股的定價問題。在現行的國有股轉讓中,國有股的定價通常都是以每股凈資產為標準——轉讓價格基本都在凈資產值附近。由于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購買適量的國有股便能夠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因此大量的民營企業和外資紛紛搶購國有股,在僧多粥少的狀況之下,國有股的價值并非僅以凈資產值就能夠衡量清晰。
現能否引入競價機制 很明顯,行的協議轉讓不是發現價格的最好辦法。而實踐證明,以拍賣的方式實現國有股較協議轉讓更能夠促進國有資產的增值——這一論點的原理是:協議轉讓是一對一,沒有辦法完全發現股權到底值多少錢,而拍賣則有更多的人充分參與競價。據研究,國有股的拍賣價格平均是流通股價格的22%,高于協議轉讓平均價格6至8個百分點。
據可靠消息透露,目前國務院國資委正在抓緊起草《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暫行辦法》、《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暫行辦法》等法規,以此規范混沌中的國有股無序轉讓行為。周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