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伍雪華 廣州、珠海報道
9月初,BP珠海年產35萬噸PTA(精對苯二甲酸)項目投產典禮落下帷幕。
至此,BP在中國石化產業的整個戰略布局順利完成:從2000年前的主攻上游產業———油氣勘采、貿易和技術轉讓為輔的戰術,調整為現在的維持上游現狀,中路———PTA產銷
攻堅,下游產業———油氣進口銷售助陣的進攻方略。
上、中、下三線并進,BP在中國走得有條不紊、環環相扣。
10年兜兜轉轉
珠海建廠一事,早在1988年BP就開始籌劃。
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總裁盧炳光說:“我們1988年就計劃在珠海建廠,花了10年時間兜兜轉轉才建成的。那個時候,我們的調查結論是中國市場,特別是南中國市場PTA的需求量很大,估計應該不低于800萬噸,有比較大的潛力,當時就決定把珠海作為一個點,建一個年產25萬噸的廠,來供應南中國市場。”
據介紹,把廠建在珠海“基本上是從投資環境來考慮的,這里各種技術配套,政府稅費優惠,此外,就是南中國的工業需要”。
在過去的2年多里,盧炳光一直擔任PTA亞洲總監,主要負責BP在亞洲市場的PTA業務銷售管理和幫助開發中國的PTA市場,以配合BP在亞洲的整體發展戰略。盧曾參與BP在印度尼西亞的PTA項目的投資發展工作。
身為BP集團PTA項目亞太區供應副總裁的盧炳光兼任珠海BP總裁,并且“主要是管理這家公司”,足見中國PTA市場的重要性對于BP來說已日益凸顯,因為對于PTA工業來說,“無論是從亞太地區還是從全球的視野來看,中國都是一個最大的市場。”
饒有趣味的是,珠海項目卻是BP高層幾度博弈的產物。
PTA是一個高投入的產業,一般投資回報期都很長,通常PTA的籌建期是28個月。
為BP高層提供決策參考的是設在美國的PTA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專事研究開發新的產品,當時有對苯、甲苯等多種提煉技術,到底采用哪一種損耗最小,中心也不能給出結論性意見,以至BP高層爭論不休,一直磨蹭著難以決斷。
此外,BP還擔心中國環境的改變。“5年前你問我中國的PTA市場怎么樣,我肯定說看好,說2003年的需求量會達到800萬噸,但現在我就很難說了。因為亞太地區PTA的產能已經過剩,我們要考慮是在馬來西亞、印尼、臺灣、韓國的點擴容呢還是在國內生產,畢竟擴容比新建成本要低。”
盧炳光這樣解釋10年矛盾和行動磨蹭的緣由:不是BP沒有實力,而是亞太地區PTA市場競爭太過激烈,中游市場每況愈下,利潤空間年年都在縮水,下游市場也不景氣。作為全球最大的PTA工廠之一,“我們當然關注PTA的利潤問題,盡量把生產成本降低,把技術開發做得最好。”
上世紀90年代初,盡管當時建廠的批文已經拿下來,但是BP卻像捧著一個燙手的山芋,十分尷尬,“我們發現做一個年產25萬噸規模廠已經是比較落后的了。”
“后來,也就是從1998年開始,國內下游產業特別是化纖產業發展很快,我們覺得是個很好的商機,所以設廠的時間就抓得比較緊了。我們決定把25萬噸規模改做35萬噸,并在一開始建設就奠定50萬噸規模的基礎,這就有一個伸縮擴展的余地了。”
在珠海立足未穩,BP已是雄心勃勃,“我們打算在二期建一個60萬噸的生產線,這主要是看市場發展情況怎樣,如果需要,也可以做成世界上最大的。”
中國供需缺口大
被稱作“BP中國PTA據點”的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是由BP和珠海富華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中外合資企業,注冊資金1.44億美元,其中BP占85%股份,富華集團占15%股份。
“我們的預期是,加上進口的100萬噸就有270萬噸,讓BP公司的PTA供應占國內市場需求的一半,年銷售收入13.5億美元。”盧炳光透露,同時他又謹慎地說:“預期總是預期,市場的變數太大。”
實際上,目前BP珠海的35萬噸產能加上進口100萬噸,BP的PTA總供應量已經占去了中國市場650萬噸總需求量的1/5,銷售收入達6.5億美元。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PTA生產企業,BP在北美、歐洲和亞洲都擁有獨資生產企業,還在亞洲和南美建有多個合資企業,年綜合生產能力超過800萬噸,產值40億美元,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3。
BP化工自1973年就開始活躍在中國。90年代中期,BP化工開始向生產和營銷企業投資,“將重點放在核心化工業務的增長上”。在中國國內建廠之前,BP就已通過進口為中國的紡織、塑料和特種化工業提供種類繁多的石化產品,包括精對苯二甲酸(PTA)、醋酸、丙烯腈、聚乙烯和特種化工中間體產品。
據盧炳光透露,“自1981年首次向中國供應PTA起,BP已向中國提供了總銷量超過300萬噸的PTA。”BP還把其PTA專有技術轉讓給國內其它生產廠家,其中包括北京燕山、重慶揚子、儀征和洛陽的PTA生產廠。
“事實上,中國已成為BP投資生產PTA的一個最重要地區。”BP集團副總裁、中國首席執行官德開瑞博士強調,之所以在珠海設立PTA工廠,是因為“中國的業務在BP集團的發展戰略中處于核心地位,需要建立持久關系。”
他說,在中國生產、進口、銷售PTA是BP石化系列產業鏈中的“核心中游產業”。
中國戰略
引人注目的是,目前世界兩大PTA生產商BP和杜邦不約而同地分別推出新建、擴建PTA產能計劃:BP和杜邦早些時候宣布了期待已久的PTA產能擴建計劃,BP選擇在比利時的Geel新建一座世界級的PTA新裝置,而杜邦則進一步擴大英國威爾頓的PTA產能。
此間分析家認為,珠海廠是BP布在中國的一顆戰略關鍵棋子,起著BP公司石化上、中、下三線并進、搶占中國石化中路、嵌入中國PTA市場前沿橋頭堡的作用。
BP在中國的業務可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最初開展的是貿易和技術轉讓。70年代末,即開始在中國從事石化上游產業———海上油氣勘探。
經過近年來的一系列并購重組,建立在原英國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實多等4家公司基礎之上的新BP更加實力雄厚。其中組成新BP的3家公司——英國石油、阿莫科和阿科在中國石化上游產業——海上和陸上石油氣勘探開發投資超過16億美元,目前BP在中國的上游業務單元已在3個區塊參股:南海崖城13-1氣田(占股34.4%)和流花11-1油田(占股24.5%),以及渤海灣的秦皇島32-6油田(占股24.5%)。
如今,BP在中國的業務已拓展到石化下游產業——船舶及航空油料的供應、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的進口與銷售、燃料油零售、民用及工業潤滑油生產與零售、太陽能發電裝置開發應用、化工合資建廠以及化工技術轉讓。
通過購并重組,BP在中國的液化石油氣進口和銷售方面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在華的最大液化石油氣進口商,其業務活動主要集中在浙江寧波、廣東珠海、江蘇太倉和福建長樂。目前,BP正積極準備要在中國的數十個主要城市設立500個油站來奠定公司在中國油料零售方面的霸主地位。
BP在中國的石化中游產業———PTA,作為BP整個中國上中下綜合戰略的重要一環,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而這正是BP明知市場利潤空間日益在縮水卻冒著風險加強PTA產銷的關鍵所在,“賠本也要做。”
于是,珠海PTA等于楔入石化中路的釘子,前鋒直指中國石化產業的內核。
對此盧炳光毫不諱言:“我們希望在中國PTA市場起領軍作用。”
圖:
上、中、下三線并進,BP在中國走得有條不紊、環環相扣imagine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