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勘
今年以來中國發行的12只可轉債籌資額度達到132億元,與2002年底之前累計籌資額88.50億元比較,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而且這種趨勢還有繼續加快的跡象,如招商銀行8月26日公告,計劃發行100億可轉債。而9月11日央行有關負責人在討論8月份金融運行情況時表示:“目前尤其要加快發展我國的債券市場。”可見,目前債券市場上的可轉債和企業債
加快發行速度,是政策導向作用的結果。
從可轉債本身來看,其票面設計在遞增利率、初始轉股價的溢價比例下調、向下修正、贖回、回售以及補償利率等條款方面都作出重大突破,尤其與股票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優勢,除去轉債能夠為債券持有人提供債券保障收益外,由于轉債的轉股價格比當前市場股票價格低,一旦股票價格上漲,那么轉債獲得的收益將高于股票。所以作為兼具債性與股票期權性質的衍生證券品種———可轉債,以其穩定的保底收益以及豐富的套利機會,逐漸贏得了廣大投資者的青瞇。
可轉債的發行從2002年券商大比例包銷到當前上百倍的超額認購,其原因在于可轉債在一級市場上存在著明顯的無風險收益,所以獲得QFII資格的花旗環球金融有限公司持有山鷹轉債54319手,占山鷹轉債發行總量的21.7%,持有國電轉債1044手,其他的QFII資金對可轉債也有不同程度的參與和持有。
目前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下,一些投機性較強的“熱錢”紛紛涌入中國金融市場,在此情況下,央行提出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選擇的時機似乎不太合適,因為“熱錢”正在資本市場尋找可進可退又能帶來穩定收益和低風險的金融產品。如果現在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的話,正好給這些“熱錢”提供一個“資金洼地”———債券和可轉債———這可能是他們最理想的人民幣資產,一方面可以獲得穩定收益,另一方面也有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收獲。
為應對國際投機“熱錢”涌入中國,近來央行采取了預防性緊縮貨幣政策,一方面增加央行票據的發行,另一方面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兩大政策已對股市和債市產生影響。此外,貨幣資金市場趨緊狀況導致基準利率上升,波及到今年的七期國債上市就跌破面值,八期流標,九期被迫停止發行,直接影響到財政政策的繼續執行,使多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互為犄角,配合調控國民經濟發展格局出現變數。還有把出口退稅計劃從目前的15%降到11%,可能會降低中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這樣做,無非是降低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壓力,減緩資本回流的速度和減少回流的數量,避免給國民經濟發展造成沖擊?墒窃谶@個關鍵時刻,付出這樣大的代價,卻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不是給這些資本回流投機性很強的“熱錢”提供甚為理想的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品種———企業債券、可轉債嗎?這樣做有可能趕不走“熱錢”,反而吸引他們在我們提供的“資金洼地”———債券市場沉淀下來,獲取一級市場無風險收益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可能帶來的雙重收獲。從現在外匯流入速度仍然沒有減緩的跡象,就可以看出這一點。這種政策的矛盾,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