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新聞點評陳旭
8月下旬,陜西遇到了全境范圍內的降雨,短短10天之內,陜西有50多條河流發生洪澇災害,發生地質災害304起,67個縣市492萬人受災,3條國道、10條省道、3條高速公路、西康鐵路的交通運輸一度受到威脅甚至中斷,全省經濟損失達40億元以上,一場空前的生態災難突然降臨在三秦大地。在這些災難中,尤其以渭河洪災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渭河一直是一條默默無言的河流,多年來早已被人們淡忘,但是今年的渭河洪災讓人們重新重視起這條黃河支流來。據陜西防總統計,渭河洪災直接造成陜西省渭南市46萬人受災,3.4萬學生無法入學,經濟損失達10億元以上。而且,渭河還威脅著陜西的寶雞、楊凌、咸陽、西安、銅川、渭南五市一農業特區的安全,在渭河流域,集中了陜西64%的人口,56%的耕地,82%的工業總產值,渭河在這些因素的襯托下顯得十分重要。
痛定思痛,人們在尋找災害形成的原因,首先認定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造成災害性天氣的元兇,是它造成了陜西乃至西北的大面積長時間的降雨,但是,據水文資料來看,今年的渭河流量要比1981年的渭河流量要少2000立方米/秒,小水何以釀大險呢?據了解,至1981年渭河大水之后,渭河從未出現過洪水,農民們在河灘地上種莊稼,原來的寶雞啤酒廠甚至挖開渭河大堤建廢水處理廠,人們一點也沒有考慮到渭河和黃河一樣早已經成為“地上懸河”,在西安地區的渭河河段,渭河淤泥高出地面達1-1.5米,最高處竟達到了4.4米,這樣的一條“黃河”,豈能讓人高枕無憂呢?水文部門監測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涇河洪峰注入渭河時,淤積的泥沙將渭河河床抬高了30公分;渭河洪峰行至渭南時,1噸洪水的泥沙含量達486公斤,這樣高的泥沙含量,讓洪水都變成了泥漿,泥漿的流速緩慢直接加劇了災害程度,增加了抗洪泄洪的難度。所以追根究底,“小水大險”還是泥沙惹的禍。
涇河發源于寧夏涇源縣,流經甘肅平涼地區,在陜西涇陽縣匯入渭河;渭河發源于甘肅渭源縣,流經甘肅定西、天水地區,陜西寶雞、咸陽、西安、渭南,在陜西潼關匯入黃河。在兩條河流的上游地帶,都是水土流失十分嚴重的地方,也是生態惡化的地方,所以,中上游的退耕還林、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敗將影響下游的安全。而治理涇河渭河,首先就要治沙,而且必須是陜甘寧攜手同心,全流域治理泥沙問題,開展退耕還林的生態建設,恢復林草植被,遏制水土流失。
此外,專家指出,對三門峽水庫庫區的泥沙災害影響也不容忽視,黃河在潼關形成的高水位也是渭河泄洪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這種情況,國家也應該采取措施解決三門峽水庫對陜西庫區防汛安全造成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