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橡膠中心批發市場進行類似于期貨的現貨遠期交易,上市公司蘭生股份深陷其中,涉及金額高達5億多元,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而對海南橡膠中心批發市場這種準期貨市場的監管問題,也再一次浮出水面。
海南橡膠中心批發市場自2000年10月18日開始試營業,根據該市場自己提供的宣傳材料,它是由原國內貿易部和當地政府共同批準成立的國家級批發市場。市場采用國家質量監督
檢驗檢疫總局在去年7月2日發布并于9月1日開始實施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分別制定了交易管理辦法。按照該市場的規定,經過資質認證的交易商向市場交存保證金,即可通過互聯網直接上網報價、配對,訂立電子合同,合同訂立一天至數月完成商品交割。由于允許訂立遠期合同,海南橡膠中心批發市場被期貨業內人士認為是準期貨市場。
去年9月14日,海南橡膠中心批發市場、廣西食糖中心批發市場和吉林玉米淀粉批發市場首次聯合在杭州舉行《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國家標準推介會,除現貨商以外,就有20多家期貨經紀公司參加。當時與會人士普遍認為,該《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的內容相當于《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除了名稱上有現貨與期貨的差別外,在內容和標準用語上沒有實質性區別。這樣,批發市場可根據市場需求開展任何商品交易,不需要國家批準,也沒有任何部門監管。
上海金源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榮金認為,海南橡膠等批發市場屬于變相的期貨交易,其實際做法完全引用了期貨交易的有關業務規則,采用標準的期貨術語,冠以現貨名義,而實質是期貨交易。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著名期貨專家朱國華說,上述國內成交比較活躍的大宗商品批發市場,運行類似期貨交易的歷史已有幾年。這些批發市場名義上實行現貨網絡交易,實際上實行標準合約、對沖、做空、保證金等期貨交易,特別關鍵的是做空機制,與期貨交易已沒什么兩樣。他認為,準期貨批發市場存在不少隱患--它違背了《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中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禁止不通過期貨交易所的場外期貨交易的規定;同時,由于我國現行電子交易中心的監管水平不足,系統處理大規模交易的能力有限,導致價格操縱、過度投機的可能性較大。
朱國華指出,這些市場最大的難題,是隸屬不明,缺乏對口的監管部門,讓工商局、質監局監管帶有期貨性質的批發市場,顯然是不合適的;但這些市場以現貨為名,又讓證券期貨監管部門難以涉足。上海證券報記者許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