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問題專家都清楚,目前國際上原油消費最有潛力的市場有兩個:一是傳統上的北美,另一個是經濟正在崛起的東亞。石油儲備居世界第二的俄羅斯,一度野心勃勃地想在這兩個市場上比翼雙飛。
俄羅斯經濟戰略專家西莫諾夫向記者介紹:“目前,俄羅斯4大石油公司斥資15億美元,正在建設摩爾曼斯克港,并修建一條以這個港口為終點,通往西西伯利亞的輸油管道。這
條管道建成后,俄羅斯原油在美國石油進口比例中將從現在的1%躍升到10%。”
用大型油輪向美國輸送石油是十分有利可圖的。但這種“可圖”是暫時的。“伊拉克石油在恢復和擴大生產期間,美國為了保證其經濟用油,對俄羅斯的石油來者不拒,在價格上不計較。而一旦伊拉克石油生產恢復到能滿足美國的基本要求后,俄羅斯石油在北美地區將迅速失去競爭力。”
所以,石油出口重點的戰略東移,幾乎成為俄羅斯政界、商界與石油界的不二共識。在這里,雖然沒有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用戶,但緊隨其后的兩大用戶則都在東亞。英國能源巨頭英國石油(BP)的首席經濟分析員戴維斯的最近資料發布表明,2002年,中國以日均536萬桶的消耗量超過日均消耗量為534萬桶的日本,躍居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向東,對即將遭受伊拉克嚴重挑戰的俄羅斯石油來說,是一個再不能錯過的方向。
1994年,俄羅斯石油企業向中方提出了修建從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地區石油管道的建議后,不少人以為那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不過,1996年,在葉利欽連任俄總統后,兩國政府簽署的《中俄關于共同開展能源領域合作的協議》文件中,石油管道項目赫然在列。及至2001年9月中國總理朱镕基訪俄,一條北起俄羅斯安加爾斯克、南到中國大慶的跨國石油管道鋪設計劃,已經頗具規模。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的瑪麗婭博士對這一計劃頗為熟悉,“兩國工程技術人員在實地勘察和論證之后,最終敲定了這一工程的具體路線:西起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的安加爾斯克油田,向南進入布里亞特共和國,繞過貝加爾湖后,一路向東,經過赤塔州,進入中國,直達大慶。”
依照計劃,這一總投資約為25億美元(俄方投資約17億美元)的管線工程于2005年首期建成,于2010年二期建成,將在25年內總計向中國輸送原油7億噸,價值約1500億美元。
這一計劃管線,就是所謂的中俄方案“安大線”。如果計劃能夠順利轉成現實,俄羅斯每年出口中國的石油量將暴漲20倍,由150萬噸擴大至3000萬噸,從而徹底改變俄羅斯原油出口中國全靠火車運輸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