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2日電以京、津為核心的首都經濟圈亦被稱為“京三角”,她與“長三角”、“珠三角”一起,并列為中國三大經濟圈。最新一期《瞭望》周刊把目光投向了“京三角”,對這一極富發展潛力,但同時也存在嚴重區域壁壘的地區進行了分析。
文章寫到,首都經濟圈是近年來中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京津唐更是華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城市密集區,有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和優勢。但由于存在著嚴重的
區域壁壘,加上這一地區經濟的外向性不高,近年來,被稱為“京三角”的首都經濟圈區域經濟增速明顯低于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京三角”何時能成為“金三角”?專家認為,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推進區域間的經濟聯系與協調,激發首都經濟圈內民營企業與中小城市的經濟活力,進而增加經濟競爭力,帶動整個北方地區經濟騰飛。
文章中指出,在首都經濟圈內,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投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產業鏈缺節少環;“中心”太重,制約經濟梯度發展;龍頭不定配合難等。
文章寫到,專家和京津冀有關政府官員大都認為不必大動干戈地變更行政區劃,但必須以市場化改革為價值取向加快經濟區域的聯合步伐。
專家認為,阻撓首都經濟圈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問題主要出在行政區劃體制,但是,正如發展“長三角”并不一定要建立“長三角省”一樣,經濟一體化的前提并非行政一體化。關鍵是各級政府要堅持用開放的觀念來創造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的環境,以市場化取向建立區域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資金要素市場和土地市場,制定符合要素流動需要的產業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促進要素按市場半徑來進行區域組合。
河北省政府一位領導則明確提出,首都經濟圈合作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堅持大城市有機疏散和區域重新集中整合,構建大北京地區組合城市。對北京、天津核心城市的過度集中要進行有機疏散,集中力量發展知識經濟,調整產業布局,緩解空間壓力。在區域范圍內要重新集中,河北要積極發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
二是完善區域交通體系,重組區域發展空間。首先是整合城際公路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在減輕京津城市道路交通壓力的同時,進一步改善京津之間、京冀之間和河北內部的城際之間交通聯系;其次是積極推進大運量的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建設,進一步強化區域交通聯系,為核心城市有機疏散和區域重新集中創造條件。再次,加強航空港、港口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形成完善的航空港、港口體系。
健全區域環境、資源補償機制,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建設。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京津冀三方應連手加強區域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
三是積極建立行之有效的區域協調與合作機制。中央政府應加強對跨地區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協調力度。兩市一省之間、城市之間也應及時溝通,建立必要的協商對話機制,共同謀劃大北京地區的發展。(劉詩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