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階段,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在客觀上依然不能完全擺脫以政策為主導的特征。既然如此,現階段管理層如果擔心被扣上“政策市”的帽子,過早放棄對新型市場的建立與完善職能不僅是不明智的,而且也是不負責任的
文/趙文廣
去年以來,盡管管理層不斷推出各種利好措施,但始終沒有扭轉股市不斷下跌的局面,而且目前還遭遇到了市場流動性和有效性的嚴峻挑戰。為此,一些關心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人士站出來大聲疾呼,認為中國證券市場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關頭!甚至一些人士開始指責中國證監會的“不作為”行為。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無論管理層的“作為”與“不作為”,都會受到人們的責難。管理層如果運用“有形之手”有所“作為”,將會招致一些自由市場派人士的非議,認為中國的股市是一個“政策市”;言外之意,好像中國之外的一些成熟證券市場都是市場化程度極高的“市場市”,其運行軌跡沒有任何政策調控的痕跡,都是市場本身力量(無形之手)作用的結果。管理層應該如何有效運用“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合力來推動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呢?
中國股市還不能完全擺脫以政策為主導的特征
各國政府對證券市場的不同制度安排,如稅收、交易限制、信息披露等均直接影響到市場的整體運行情況和效率的有效發揮。一個新型證券市場的形成除了市場本身有需求外,還必須靠政府力量加以推動,也就是說市場體系的建設需要在政府的主導下才能形成,而且也只有政府才能確保市場的公平與公正,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均不能擔當此任。以為一個健康成熟的市場,不需要政府推動,完全靠市場本身的力量就可以自然形成,其實是不正確的。我們知道,任何市場都是由各種游戲規則及其參與者組成的。市場游戲規則一般由法律、法規和一些規章制度組成,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必須由政府和立法部門才能完成。我國證券市場的實踐和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證券市場形成都是如此。當然,我國證券市場目前相對發達國家來說還是一個新型的市場,而且從成立之初就極具中國特色,政策法律體系遠不夠完善,今后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尤其在我國加入WTO后,中國證券市場目前正處于轉型調整期,為了國家的利益,必須在政府的主導下來完成轉型調整這一使命。
可是2001年以來,我們聽到管理層更多的聲音是:一、證監部門不會調控股票指數的漲落,更不能將調控股票指數作為工作目標或工作方針;二、證監部門是證券市場的監管者,不是上市公司的主管部門,決不能以上市公司主管部門自居,直接介入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三、證監部門要創造機構間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不宜過多介入業界機構的管理和風險處置。人們普遍將此三條的含義解讀為:那就是今后證監會只當裁判員,不當運動員,一切由市場說了算,完全市場化。證監會只當裁判員,不當運動員是對的;但一切由市場說了算,完全市場化,就未必正確了。如果說證監會只當裁判員,那么今后把修訂比賽規則(即制度安排的)責任交給誰呢?只要證監會今后仍主導市場規則的建立與修訂工作,我們就有理由認為,中國的股市還不能完全說是一個由市場說了算的“市場市”。因為我們知道,任何有關市場規則的變動毫無疑問會影響市場的波動;而且目前有關調節市場供需平衡的主動權,盡管證監會也做了一些改進,但無論是實行“通道制”,還是股票發行節奏的安排,也并非由市場說了算,最終還不是掌握在證監會手中嗎?在現階段,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在客觀上依然不能完全擺脫以政策為主導的特征。既然如此,現階段管理層如果擔心被扣上“政策市”的帽子,過早放棄對新型市場的建立與完善職能不僅是不明智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不能默認股市繼續下跌
我國證券市場運行十多年來,基本上是由監管層(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兩種力量在相互博弈中推動發展。也就是說,中國證券市場在“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在合力推動下,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
但自2000年以來,一些人打著中國證券市場要與國際接軌的旗號,便開始了急風驟雨式的國際化與市場化運動,使得“擠泡沫”論、“推倒重來”論、“股價與國際接軌”論的思想一度在市場上蔓延,為此市場被一種極度恐慌與絕望的氣氛所籠罩。對此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只有管理層抱著無為而治、袖手旁觀的態度,任憑股市熊途漫漫發展下去,并引發了整個證券行業的虧損,中國的股市就屬于“市場市”了嗎?答案顯而易見,非也。
去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與股市下跌反差如此之大,市場的力量已經弱到不堪一擊,表明我國的股票市場本身已經失靈。在市場已經失靈的情況下,管理層如果仍奉行市場化的原則,寄希望于靠市場本身這只“無形之手”,通過自我調節恢復理性運行已經十分困難,此時通過監管層“有形之手”對市場的運行軌跡予以矯正有什么過錯嗎?新年伊始,盡管經濟環境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由于證監會的人事變動,引發了股市的強勁上漲,不正是反映了市場對管理層政策調整的較高預期嗎?
“9·11”恐怖事件后美國經濟雪上加霜,美國政府為挽救其本來下滑的經濟,采取了減稅、降息措施,甚至動員西方盟國2000多億美元的資金托匯市和債市,動員本國大公司回購股票托股市等刺激經濟回升。盡管如此,美國經濟依然衰退,為了使美國經濟盡快復蘇,兩年來,美聯儲連續進行了十幾次降息,布什政府還提出了一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減稅計劃,這些旨在通過反周期操作來調節市場的預期,調控力度之大超出人們的想像。從美國證券市場來看,市場運行也是在“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下,力求按照市場的普遍預期在運行,所謂的“政策市”與“市場市”也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對而言。從中可以看到美國證券市場的運行也不完全是一個“市場市”。像美國這樣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國家,政府也出面干預經濟,采取了包括甚至政府買單等一系列刺激經濟回升的市場調控措施。
如果我們默認中國股市繼續下跌,令財富效應進一步縮水,將使所有投資者損失慘重,必將影響居民消費預期,繼而也會影響到國民經濟增長的大局。
中國股市發展仍需要“兩只手”來推動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已經彌漫著一股凝重的失望氣氛,投資者大都離場觀望,市場幾乎到了有行無市的地步,僅靠證券市場本身的力量已經很難扭轉目前的這種頹勢。在這種情形下,從原則上說,政府有理由、也有責任通過對一些影響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政策和法律進行必要調整,以對目前投資者這種悲觀主義情緒做出反應。中國股市是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政府放任不管,股市暴跌無疑會對社會資源造成絕對浪費。自由市場派人士主張政府不應該干預市場,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基本前提就是“要確保產權穩定”;而目前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占2/3的國有股和法人股的產權去向始終存在著一個變數,一會兒說流通,一會兒又說不流通,既然股票市場面臨如此大的股權變動,因此,我們認為,所謂政府不干預市場理論的前提至少在我國現階段是不成立的。
政府的性質本身就是一個公共管理機構,是公眾利益的代表者。像目前股市嚴重背離基本面的不正常現象,由政府代表投資大眾出面干預不僅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也是市場各方所期望的。政府既然可以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控市場經濟,那么股市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監管層出面調控以維護其健康穩定發展,營造一個國家、企業、個人等市場各方多贏的局面,也是無可非議的。
在當前面臨國有股如何減持,以及股市如何解決全流通等問題,幾千萬投資者缺的并不是資金,而是信心,是對未來我國證券市場發展諸多不確定因素存在諸多疑慮!此時管理層如能在政策面給廣大投資者以信心,消除投資者對一些不確定因素的疑慮,從政策效應來看,也是最經濟的,而且一個多贏的市場局面是可以預見的。否則,當投資者信心徹底崩潰,影響到了擴大內需的大局,也許包括政府在內的市場各方參與者都將為此付出極為昂貴的代價。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市場本身失靈或失去理性的時候,比如股市的走勢與宏觀經濟走勢長期背離,已經有悖于市場經濟原則并造成資源極度浪費,就需要用“有形之手”來予以矯正,使其運行回到正常的市場軌道。這樣由監管層出面干預市場,政府不僅不會失去信譽,反而會在廣大投資者的心目中贏得信譽!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