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和中國經營報社共同主辦的‘首屆企業競爭力年會’于2003年9月19日至9月21日在北京怡生園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此次會議將有約60多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及企業領袖等重量級嘉賓發表專題演講。
新浪財經現場圖文直播本次年會。
周天勇(中央黨校教授):
首先感謝工經所金碚先生的邀請。
這個課題做了一個開拓性的工作,給企業制訂發展戰略做了一個基礎。給診斷企業的不足或者競爭力的缺陷方面提供了一種方法。我看到國內一些研究算是比較扎實的一項開拓性工作。
我們考慮企業競爭戰略時總是愿意從順序來考慮,比如我有什么,我的長處是什么。你要是從診斷方面講的話,可能要考慮的就是你缺什么,或者你的危機是什么。現在許多企業,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包括銀行或者這些大的企業面臨兩個危機,就是在競爭力上。一個危機就是工資侵蝕利潤危機。我想提一個悖論,過去所有國有企業的垮臺除了體制、社會包袱等等以外,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工資侵蝕利潤,實際冗員表現為工資侵蝕利潤最后垮臺。這是我們的歷史。
第二,目前國有控股企業銀行人員太多,外資銀行進來之后你能和它的工資一樣嗎?你能保持高層人員、中層人員或者低層職員不流走嗎?必須得增加工資,為了保證你的高層、中層職員。你一增加工資把你的銀行利潤全吃掉。
第三,我們現在的工資雖然說平均計算人均GDP很低,到2020年只能翻兩番。但是工資還是一個上升趨勢,而且我們今天探討的這些大企業的工資要比小企業的工資上升速度要快一些。國外的競爭使有些企業的工資必然要上升得快一些,比如銀行,比如一些規模性的企業,資本密集型的企業,可能有些不會競爭那么快,比如像咖啡館、餐館這類外商不進來,工資可能會保持低一些。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智能密集型,你不提工資人全跑光了。國家社會保障的趨勢,會不會增加,會不會提高,會不會完善,我想提出一個悖論,上午樊綱先生說我們利用勞動密集型優勢,我們是一個落后國家。但是我們發現很多企業如果用勞動密集這個概念來增加自己競爭力的時候,它可能會工資侵蝕利潤,很快會垮臺的,而且我們很多企業里這種說法可能是不成立的。中小企業肯定是勞動力有優勢,銀行有沒有這個優勢?一些資本密集型的很少用勞動的企業有沒有這種優勢?大企業規模性企業提高競爭力有三個特點:
第一,大企業資本密集、技術密集、智力密集,無論是模仿技術還是自己研發的技術。
第二,從產品性質上講,銀行高端工資的成本比較高,資本密集型的資本財務成分比較高,而勞動的成本可能比較低。
第三,大企業資本密集型的企業不能用來就業。一旦所謂勞動力便宜或者勞動比較優勢的觀點和解決就業這種觀點結合起來,許多大型企業都要垮臺。我們過去許多大型企業就是用來就業垮臺的。
一個國家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要在功能上進行分工,大型企業主要解決工業體系、綜合競爭力、綜合技術水平,比如說汽車、鋼鐵這類肯定規模很大資本密集。中小企業解決老百姓的安居樂業、市場繁榮。這是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分工問題。大型企業競爭力來源、性質和源泉和中小企業性質和源泉和不一樣的,在發展中國家。利用勞動密集型優勢,要那么多的人普遍工資成本一上升,國家出臺一些社會保障政策,再加上外資進來以后對這些資本密集型或者銀行性產業競爭,工資提升很快,你很快就支持不住了,可能由優勢變成劣勢。
大企業要有三個分離:
第一,生產經營和后勤服務分離。
第二,主業和副業分離。
第三,組裝組件和零配件進行分離。
只有這三個分離,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在功能上分工和協作,大型企業才能利用勞動密集和勞動力便宜這種優勢。資本優勢、技術優勢不能用來解決就業,勞動成本低一些相對于國外來說,但是沒有那么多的比較優勢。我們的大型企業和銀行業面臨著工資侵蝕利潤的風險,加入世貿以后,只有正確解決這個問題,才能提高競爭力。
國內企業第二個很大的危機來自于體制風險,關鍵是成本的競爭力。拿多少成本能生產出來更多的東西,這就是你的競爭力。會計上曾經研究過工資成本、原料成本、利息成本,我們研究過交易成本。搜尋信息、訂合同等等這些花費的費用。但是在中國有一種獨特的成本體制成本,體制成本就是這套企業里可能與企業無關的東西,它的組織、運轉、摩擦成本。我覺得中國的企業很多與生產經營沒有關系的體制在里面,比如原來在國有企業里面有武裝部,對生產經營沒什么用,但是組織要運轉沒有說是國防軍費里面開支一筆。這就是中國獨特的一個成本,就是國有經濟或者國有控股的體制成本。過去假設這種體制可能會帶來效率,第二種假設這個體制成本為零,設了這些東西幾乎不花成本。實際這兩個假設都是不成立的。
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方式肯定是一種體制,這種體制毫無以文會發生成本,兩個企業里面假定這個企業里面有計劃生育辦公室,那個企業里面沒有計劃生育辦公室,只要計劃生育辦公室的費用是企業發的,和別的沒有這個辦公室的企業競爭的話,你肯定競爭不過它。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方式主要是它的目的和原則。
第一,領導不是削弱企業的競爭力,而是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第二,最大限度減少成本
第三,符合市場競爭的要求。
第四,依法領導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
第五,以現代經濟和政治組織形式體現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方式以現代政治和現代政府的形式體現,另外形成人大對出資人的監督關系,政府和控股公司和企業之間正在形成一個架構。我們已經初步實現了這種改革,這種改革對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協調成本是比原來大還是比原來小了還需要時間的檢驗。現在需要探討兩個問題,國資委、資產公司之間黨的領導方式怎么樣,這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第二,企業內部組織中黨的領導方式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不可以探討,十六大提出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改變黨的執政方式,包括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方式。我們既要改善黨的領導,又要使企業擴大最大競爭力,符合現代企業制度,依法進行領導,這是我們的領導準則。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