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九月十七日電 題:十年香港上市究竟帶給中國什么?
作者 張文
從一九九三年青島啤酒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算起,到今年,中國H股迎來了第一個十周年。十年在香港上市,究竟帶給了中國和中國企業什么樣的啟示?
香港交易所主席李業廣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H股公司十年來在香港的上市與發展過程中,除了可以籌集到自由兌換的資金外,還透過市場的力量大大提升企業本身的管治水平和透明度,達到企業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
十年來,共有二百四十三家中國企業分別在香港交易所的主板和創業板登陸,其中H股公司八十一家。所有的中國香港上市企業合共在港籌集資金約七千四百億港幣,這些公司目前的市值總數已經達到了一萬一千七百二十四點五億港幣。同時,數十家國有企業通過在香港主板上市,成功地轉變成為適應國際化生存的現代企業。
香港證券市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就像一面鏡子,股價的升跌,反映出的是國際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投資信心。而這種信心建立的根源,正是中國企業在香港證券市場最大的收獲——透過一個監管標準隨著國際市場變化趨勢日趨完善的自由市場,依照國際慣例,建立更為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更為透明的信息披露體系,逐步提升公司管治水平、提高運營效益,并最終成為與國際接軌的現代企業。
李業廣客觀地評價了現階段H股的表現,他認為,總體而言,在過去的十年,國際投資者對H股在遵守上市規則方面的表現普遍滿意。對于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和企業家能被國際投資者廣為接受,我們認為這正是企業努力提升管治水平及經營效率的回報。
回顧六年多來在香港上市的經歷,新近被路透社和《機構投資者》聯合評選為“中國區上市公司最佳CEO”的浙江滬杭甬董事長耿小平認為,中國企業通過境外上市,收獲最大的就是進一步與國際接軌,讓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和中國企業的運作模式,也拓展了外商投資中國的途徑。中國的上市企業借此培養了一批既懂市場運作,又懂國際慣例的管理人才。而且在境外上市的企業幾乎都是業內的龍頭企業,這些公司在境外上市運作的經驗將會為提高整體行業水平起到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當然中國企業在收獲的同時,也有人為自己的不良心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香港太平紳士、大律師胡鴻烈對一些企業存在的“掛羊頭、賣狗肉”的行徑提出了批評。他說:“一個企業一定要老老實實做好自己對投資者所承諾的主業,穩中求進,不能好高騖遠。做公路就是做公路,做石油就是做石油,不可以騙人。否則就會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
香港東方海外董事局主席董建成告訴記者,在一個開放的國際資本市場,任何企圖蒙混過關的小伎倆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嚴于律己才能最終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其實,十年以來,中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總體表現是趨好的,收獲遠遠不止數倍于付出。當我們回過頭來再重新審視這一路的艱辛,得出的結論也許就是一句話:“嚴格按照國際慣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