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國對富國說不 中國不動聲色贏了坎昆會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9月17日 09:56 南方都市報 | ||
由于各方分歧嚴重,為期5天的世界貿易組織坎昆部長級會議14日無果而終。由中國、印度、巴西領導的21個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1國集團”強烈呼吁美國和歐洲大幅度降低農產品補貼和進口關稅,并堅持反對發展中國家大幅削減關稅。 有輿論認為,雖然會議在各項議題上沒有取得多少進展,但在本次會議上發展中國家首次聯合起來,對發達國家說“不”,某種意義上也是國際貿易格局的一種進步。更有港報指出,這標志著中國在發展中國家領導地位的進一步穩固。 兩大陣營互不相讓 坎昆會議是中國加入WTO以來首次在國際貿易舞臺上亮相。以中國、巴西、印度、南非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形成的21國集團在會議上強調,首先必須解決農業議題,然后才能討論農產品市場準入等其他議題。 而發達國家雖然口頭上表示愿意減少農業補貼,但就是不提是否全部取消補貼以及何時取消補貼。農業補貼問題關系到每天10億美元的收入。與此同時,發達國家急于討論啟動所謂的“新加坡議題”談判,即貿易與投資、貿易與競爭政策、政府采購透明度、貿易便利化四項議題的談判。這些議題如獲通過,對發達國家較為有利。 由于存在嚴重分歧,會議出現了僵持狀態。經過通宵達旦的磋商,14日下午各方仍未能達成一致,會談宣告破裂。 21國:農業利益不能放棄 “21國集團”代表著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和三分之二的農民。農業問題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農業占國內經濟的比重較大,但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高,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本已處于不利地位。相反,發達國家不僅擁有先進的農業技術,而且給予本國的農業生產者以大量的農業補貼,使得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在國際上以非常低廉的價格銷售。因此,發展中國家要求首先取消農產品補貼,然后才可談判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問題。 專家認為,本次會議沒能在農業問題上達成協議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農業問題除受各國不同利益的制約外,還受到各國內部存在不同階層這一因素的影響,因此農業問題談判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中國:欲塑造領導者形象 分析人士指出,在坎昆會議上,中國站在了發展中國家一邊,新形成的“21G”勢力也顯示出中國欲在WTO中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在理念上,中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保持一致,支持自由貿易。這是因為中國日益需要開放市場以增加近8億農村人口的收入,而他們中大部分不在就業人口之列。但中國同時也與發展中國家持相同觀點,特別是在農產品貿易問題上,中國無法承受巨大的農產品補貼負擔。 在今年7月在大連召開的由二十多個歐洲和亞洲國家財政部長參加的會議上,中國就努力想在坎昆會議之前,在與會代表中達成一致意見。相比較G8這樣的“富人俱樂部”,中國表示更愿意尋求扮演發展中國家領導者的角色。 歐盟:我們全盤皆輸 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雖然坎昆會議以失敗告終,但發展中國家陣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贏得了勝利。因為發展中國家首次團結在一起,向美國和歐洲異口同聲地表達出了他們心中的不滿。 歐盟談判代表拉米在會后悲觀地表示:“我們應該能在會上取得進展的,但現在我們全盤皆輸。”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格拉斯利則將坎昆會談破裂的14日稱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悲哀的一天”。 不過大多數與會代表和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坎昆會談以失敗告終,但世貿談判本身并沒有受到致命的傷害,各方的分歧將最終彌合。而且,坎昆的失敗對發達國家敲響了警鐘,要求他們在未來談判中更多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鏈接 中國渴望推進農產品貿易 盡管農產品貿易僅占中國貿易總額的約5%,但中國希望實質性推高這一快速成長的貿易規模。中國去年農產品出口較2001年增長13%,至181.4億美元,同期,中國的農產品進口增長5%至124億美元。 反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示威者慶祝坎昆會議無果而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