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監管部門”還是“主管部門”?是“無為而治”還是“行政不作為”?
本報記者 張東臣
“10年來,最不規范的行為是我們主管部門造成的”。
9月12日,在第三屆上市公司峰會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王國剛直切中國證券市場規范化的四大問題。
首先該規范誰?
王國剛認為,作為監管部門,現在必須解決自身“行監管之形式,做主管之司職”這樣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的證券走向市場經濟規范化要求的規范就近了。否則,就遠了。
王國剛說,這些年來,一談到規范,首先強調的就是各類市場主體要規范。實際上,中國證券市場最不規范的首先是主管部門。他還特別強調了自己的用詞,是“主管部門”而不是“監管部門”。因為,他認為這名義上是監管部門,實際上卻是主管部門。
他說,最近有人提出“無為而治”,這句話不對。“無為而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指在市場經濟下不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預市場的各類行為,而用法律手段,看見違法違規就去行使監管職能,充分發揮市場的自調節、自防范、自運行功能。另一種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在這種情況,不可能無為而治。用法律概念來講,這是政府部門不作為,其結果更糟。
該往哪兒規范
王國剛認為,要規范化首先必須要弄清楚中國證券市場到底要往哪里發展。可惜的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了十幾年,幾乎沒人探討這個問題。
在2000年的時候,曾經有人提出中國證券市場到2010年上市公司數量要達到6000家,指數達到10000點。“這不是目標,這頂多是指標”,王國剛說。
他認為,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最基本的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多元化、多層次、多樣化現代證券體系。現在一些人一提到資本市場或證券市場就將之與股票市場混為一談。事實上,股票市場只是證券市場中一個不占主體地位的市場。美國的證券市場在發達國家中是最發達的,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三大基本證券,其股票市場融資額占整個證券市場的比重最好的時候也只有10%多。如果只算當年融資額,則只有5%-6%。如果算絕對融資額,包括退市的在內,那么美國股票市場現在的融資額是在負增長,因為它退市的比上市的還多。
那么這個市場主要是什么證券在融資呢?是公司債券在融資。去年美國公司債券融資額是股票融資額的16倍。如果不去發展主體,而把眼界僅僅盯在單一層次的股票市場,這個市場是沒法規范化的。我們的股價是沒有經過公司債券有效制衡的,這個價格本身會有問題。所謂多元化,最起碼的三大基本證券的結構必須符合證券市場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我們現在這樣一個單一狀況。
所謂多層次,王國剛解釋說,是指不僅包含交易所層次,而且包含場外層次;不僅包含全國性的層次,而且還包括地方層次。因此,必須加快地方證券市場體系的發展,不能僅僅是單一的兩個證券交易所。市場經濟的一個核心機制是競爭,無競爭就沒有市場。我們現在這樣一個市場是無競爭市場。所謂多樣化,證券交易方式、證券創新方式等等必須多樣化。
用什么來規范?
“中國股票市場真正起步是在1992年以后。1992年,我們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這樣一個改革體制的目標。10年下來,我們股票市場就規模、交易額及它的經濟功能發揮的是相當的不錯。但是就股票市場本身而言,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什么問題呢?這樣一個股票市場體系基本上屬于一個計劃經濟體系。莫名其妙的是,我們怎么用十年工夫建設了一個計劃經濟體系呢?”
王國剛說,這10年來,除了一些特殊專營的以外,各個產業部門,基本上撤消了。設立一家企業不再需要主管部門審批,生產一個產品也不需要審批了,建立一個市場也不需要審批了。為什么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證券市場需要審批的東西是在不斷的加強呢?現在的“一個主管部門+兩個交易所”的模式,可以說與“一個城市,上面有個商業局,下面有若干家百貨商店”基本上是同類的。在這種模式下,我賣什么你們就來買什么。愛買不買,反正就這東西了。
我們走了一條什么路啊?王國剛說,在中國,規范有兩個。一個叫做計劃經濟規范,一個叫做市場經濟規范。計劃經濟規范我們比較熟悉,市場經濟規范卻不夠熟悉,有相當多的內容正在培育之中。某些人名義上在搞市場經濟,實際上卻是用一整套計劃經濟模式在實施著。所以我們必須提出來,我們究竟用什么樣的機制來規范證券市場。如果還是用過去熟悉的計劃經濟模式的話,可以說,這個市場越規范也就離市場經濟的規范越遠。
維護誰的權益?
“大家都知道,最近股市一直在下落。跌勢不止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出臺了眼界過于狹隘的政策”,王國剛說。
他認為,二級市場配售表面上維護了已經入市的投資者的權益,實際上卻是固步自封。市值配售發行并不能給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也不能給現有投資者帶來實惠。配售發行將使市場資金被抽走,首先是發行價那筆錢給了上市公司,此外是印花稅、手續費。即使二級市場現有的投資者以發行價配售到少量股票,并且到二級市場有了溢價,但是由于市場存量資金減少,新股配售那里得的一點好處,很快就隨著股指和股價的下跌而在市值中損失掉了。這種做法叫“涸澤而漁”。
王國剛說,維護投資者權益確實是證券市場規范化的重要內容,但維護什么投資者的權益?是僅僅維護已經入市的投資者的權益,還是把眼界放大一點,維護包括已經入市投資者在內的全國13億人、1000多萬企業當中有投資于證券市場意愿、并有投資能力的投資者?
由于忽視了場外資金的利益,新的投資者不會加入了,沒有新的資金了。結果造成這個市場就只能往下走。中國這十多年股市是靠不斷的帶進新的資金、新的投資者來支撐的。因此維護投資者權益,必須把眼光放到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全國城鄉居民每年消費剩余的資金在15000-20000億,股票市場每年只剩下幾百億的融資額,與之相比連零頭都不夠。這么多錢為何不進證券市場?應該值得我們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