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眾多上市公司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可轉債,16日,華西村可轉債開始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而在上周二的一天內,就有深萬科、韶鋼松山、金牛能源和中遠航運等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擬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公告。也許是由于股市的低迷,使得一直不溫不火的可轉債出現了難得的熱絡景象。
可轉債發行增速
可轉換公司債券,是指在一定期間內依據約定的條件可以轉換成股份的公司債券。統計數字表明,自1998年發行第一只可轉債南化轉債以來,共有18家公司發行了可轉債。其中今年發行的就占了12家,融資額超過130億元,而目前有發行可轉債預案的公司則達30家以上。
業內人士分析,近期可轉債的熱發與股市不振導致股權融資的萎縮有很大關系。在商業銀行控制信貸規模降低間接融資比例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顯得愈加不暢。同時,在增發、配
股等融資方式的定價不被市場認可情況下,對上市公司、承銷券商的風險在逐漸加大。因此在當前的低利率時代,采用發行可轉債成為上市公司的主要選擇。
擬發行可轉債的韶鋼松山的賴先生向記者表示,公司此前進行的增發,為企業注入了發展所急需“血液”,但目前我國融資渠道較窄,公司當前主業的高速發展還需要大量的資金。他說,可轉債與增發、配股應該說各有優勢,相對來說可轉債對公司財務要求較高,投資者屆時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轉股,因此不確定的財務風險要相對大一些。另一方面,可轉債的融資規模一般要比增發、配股大,而對股價影響又相對較小,因此在股市低迷時這種融資方式較受上市公司的青睞。
據了解,由于股市的低迷,近期為數不多的公司進行了增發,然而卻逃脫不了股價跌破增發價格的厄運。其中天壇生物以11.20元增發的2500萬股股票在9月5日進行了上市流通后,上周五收報10.64元,在一周的時間內便跌破了增發價格。此前進行增發的福耀玻璃似乎更加不幸,4835.2016萬股增發股票獲準流通當日股價便跌破了12元/股的增發價格,而當天最高僅為12.05元的價格說明參與增發的大部分投資者已被悉數套牢。
日前剛剛發行了4.1億元可轉債的云天化董事會秘書劉興和認為,一段時間以來股市的低迷對企業的融資已經帶來了很多問題,相對于增發、配股的融資方式,發行可轉債的公司應具備更好的成長性,證監會對發行可轉債的企業審核也是相當嚴格的,公司此次發行可轉債是為了滿足企業的發展對資金的需要。
機構成為申購主力
事實證明,由于可轉債有較穩定的收益,機構投資者對可轉債的重視程度已經非同一般,包括社保基金、QFII、證券投資基金等在內的眾多投資機構紛紛成為了申購可轉債的主力。
統計資料顯示,7月份,國電轉債20億元的轉債發行規模,網下有效申購資金創記錄的達到了2372億元,8月,西寧特鋼發行4.9億元可轉債,網下機構的有效申購數量為529億元。而于16日上市交易的華西轉債此次網上實際發行總量為88302手,占本次發行總量的22.07550%;網下實際發行總量達269050手,占本次發行總量的67.2625%,機構有效申購達386億元。此前該公司的公告顯示,全國社保基金201、202、206、204、205、106、104組合出現在獲配機構名單中,共獲配15299手,花旗環球金融有限公司獲配697手。
“可轉債在今年確實是比較熱門的品種。”劉興和向記者解釋了可轉債受到眾多機構投資者追捧的原因,首先,可轉債這個品種安全性較高,公司每年都會按約定的利息進行支付,投資者還可以根據公司發展以及股票市場的情況來決定其是否進行轉股。其次,可轉債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如果股票的價格低于轉股價格,根據市場發展以及股價的波動,公司會按事先約定的條款授權董事會對轉股價格向下進行調整,以此來充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他說,可轉債轉股的控制權是掌握在投資者手中的,如果投資者預期公司達不到原來的設想或者市場環境長期低迷,可以按債券來做,不進行轉股而等待還本付息,因此,即使在股票市場跌跌不休的情況下,可轉債對追求穩健的機構投資者來說依然是較好的投資品種。
從一些基金公布的中報中可以發現,證券投資基金也已經開始大規模介入可轉債,其中基金融鑫在報告期內持有可轉債比例高達38.817%,而基金漢博則達到了22.76%。另外,獲批的一些QFII也不甘示弱,此前瑞士銀行中國證券部主管袁淑琴曾對媒體表示,“可轉債市場對我們的吸引力也很大,因為可以讓我們在比較低位時進入,然后可以長期持有并且還可以換股。”
某券商的投行人士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個中緣由,他說,像申購新股一樣,認購可轉債也是個相當穩定的收益,而且機構投資者在網下配售只需交納40%的保證金,其申購收益率是相當可觀的,因此眾多機構投資者自然會樂此不疲。他說,今年到目前為止,包括基金等許多機構在股票上大部分虧損累累,但在可轉債上的收益卻是冰火兩重天。
可轉債規模依然偏小
有跡象表明,在當前大盤低迷的情況下,市場似乎又要陷入對可轉債是否過熱問題的爭論。然而,業內專家指出,長期以來,可轉債一直被市場冷落,目前的可轉債市場可以說只是出現了“恢復性增長”。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悅博士認為,長期以來我國的直接融資渠道是比較稀缺的,在今年可轉債升溫的情況下,我國可轉債市場的規模依然偏小,數量不超過20家。由于可轉債的投資風險要小于股票,因此是以追求穩健投資收益的投資群體為主,與股票二級市場的投資群體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對于股票市場來說影響不會太大。
他表示,在一些國際市場上可轉債是非常成熟的投資品種,同時也是企業的主要融資手段之一。隨著我國市場各方對可轉換債券認識的不斷深入,還應加不斷加大這個品種的市場規模,豐富市場的投資組合,使更多的融資者和投資者能夠參與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