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對內地企業敞開懷抱的香港證券市場,今年在接納國內企業時突然放緩了步伐,有人戲稱,國內企業在香港資本市場遭遇了“滑鐵盧”。從上半年的發行量來看,同比減少56%。如果單純以量化來考核,今年香港證券市場接納的內地企業的確大大縮減了。
三大因素考問投資信心香港股市難而不危
導致內地民企在香港股市曾一度受冷落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必須提到的,即歐亞農業。當歐亞農業東窗事發后,似乎一夜之間將香港投資者青睞于內地民企的美夢擊得粉碎。此后的指責不絕于耳,仿佛每一個在香港上市的民企都隨時有噩耗發生。就在這個陰影逐漸轉弱之際,被香港人稱為內地首富的周正毅再次落馬,這對香港資本市場又是一記重棰,對內地的民營企業同樣也是一記狠狠地重棰。
香港輝立證券投資經理黃展鵬認為,這些事情還是影響到了投資者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業績好的民企也不敢選擇這個時期上市。
“這是導致投資者失去信心的三大因素之一。第二就是受非典的影響,一度影響到的不僅是香港,而且全球都受到了很大影響;第三就是香港資本市場的一些變化,對證券市場多少也會產生影響。”香港亨達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黎偉成告訴記者,這三個因素一定程度上使投資者信心受到打擊,因而影響到證券市場,同時也影響到了企業上市的計劃。
黎偉成所言資本市場上的一些變化,其實指的是在今年4月1日,由香港政府開始執行的《香港及期貨條例》。
新的條例要求,自4月1日起,獲豁免交易商的資格將會被取消,而所有在證券市場提供中介服務的銀行與經紀人一樣須遵守基本上相同的監管要求。新的條例同時要求,上市申請人及上市公司在向聯交所呈報資料時,須同時向證監會呈報,使證監會可以使用其調查權力,針對呈報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的人,并把有關人士交由法院懲罰,以及因虛假信息使投資者蒙受金錢損失,向有關人士索賠等等。
黎偉成認為,4月份開始執行的條例,對于企業而言,反而比過去聆訊的條件更為寬松了,實際上是對保薦人更為嚴格。將企業的責任也轉嫁到保薦人身上,如果他們沒有對企業嚴格把關,將會受到一定的處罰。
說起放緩的原因,香港南華融資董事陳舜權告訴記者,SARS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4月1日開始執行新的條例也的確成了桎梏。香港也有兩個不同的市場,上市的企業也有一定的差別,但如果用同樣的規則約束,顯然有些是行不通的。
黎偉成告訴記者,今年第一度在香港市場發行14家(包括H股、紅籌股、創業板),融資43.93億港幣,第二季度發行13家,融資31.9億港幣;而去年一季度發行35家,融資30.42億港幣,第二季度發行27家,融資28.01億港幣。去年第三、四季度的融資分別是266.13億港幣、195.27港幣。
僅從上半年的發行量來看,同比減少56%,但融資并未減少,這主要是發行的大盤股。
負責審批上市的香港交易所企業傳訊副總監陳涓涓向記者提供的材料表明,于今年8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主板及創業板上市的內地企業共有243家,其中包括153家H股及紅籌;而去年8月底共有208家內地企業,其中包括了134家H股及紅籌。
期待明年觸底反彈證券市場走出陰霾
上市放緩的陰霾還影響到了香港證券市場的業內人士,他們認為這是條例的出臺不適應市場的規則所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他們利益的觸動。
廣發證券投行部經理姜秀華認為,盡管目前民企在香港上市有所下降,但仍然有很多民營企業還是愿意到香港上市,這主要是國內的上市規則離他們更遠,民企在融資方面耗費的時間太久了,有些企業等不起。畢竟在香港上市的周期性要短,相對寬松。
事實證明了這種說法。浙江紹興市上市辦副主任陳富根告訴記者,9月1日至3日由政府組織當地的20家民營企業到香港去推介,主要是為這些民企上市搭建一個好的平臺。民企則依然熱衷于香港證券市場,其理由是上市周期短,而且更國際化。香港投資者對內地民企也逐漸恢復了信心。9月2日,他們與內地另一家推介會在香港相遇。據陳介紹,先后有山東、大連、煙臺等地的推介活動在香港分批舉行,旨在介紹投資環境和推動民企上市。
黎偉成分析認為,香港市場對國企和民企上市需求缺口仍然很大,預計明年上市的情況肯定比今年好。今年雖然上市企業不多,但很多投行手里都有不少企業
,這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輔導期。
香港南華融資執行董事陳舜權則認為明年會有一個觸底反彈,民企上市會相對進入高峰期。據了解,南華融資今年在運作15個項目,估計明年應該有10家企業可以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