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視點
8月29日,上證指數創下自4月中旬調整以來的新低1406點,當日滬市平均股價創出7.30元的歷史新低,這一價位甚至低于今年初1311點時的平均股價。對于平均股價創歷史新低,有些投資者認為是歷史性底部來臨的象征,可以大膽入市抄底了。
但問題并非如此簡單,事實上,平均股價長期以來始終是處于下降趨勢中。1999年12月27日,滬市在1341點構筑重要底部時,平均股價為9.64元;2002年1月22日,滬市見底1300多點時的平均股價是8.17元;2003年1月3日,滬市創下今年最低收盤指數位1320點時,平均股價是7.36元。指數幾乎在相同的位置見底,而平均股價卻不斷下降。
之所以產生平均股價不斷下降的現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近年來新股發行市盈率大幅降低,基本上小于20倍市盈率。加上中國聯通等超級航母上市,導致整個市場的平均股價有所下降。
2、上市公司不斷實施高比例送轉或配股,也造成股本的擴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股價,造成市場平均股價的降低。
3、資金缺口擴大的影響。一方面,外圍增量資金不愿進場,而場內存量資金也紛紛抽離和分流;另一方面,擴容速度不斷加快,都使得股市資金面的缺口不斷加大。反映到股價上面,就是平均股價的不斷下降。
綜上所述,平均股價的下降是一種大勢所趨。股市是否能成功構筑底部,要依據多種市場因素進行研判,平均股價只能作為其中的一個參考指標,但不是惟一的依據。 尹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