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雪域
對于世俗的挑戰,他們顯得力不從心,面對各種壓力,最終未能跨越精神憂郁的門檻,他們尋求了一種最極端的方式解脫自己———近有韓國現代鄭夢憲,遠有上海大眾總經理方宏……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的同時,職業壓力正吞噬著公司高管和員工的身心健康、社會財富。
“10個企業家中有8個是有問題的!”業內資深的心理咨詢專家、上海人才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俊曾這樣描述中國企業中職業壓力帶來的問題。
目前的問題是,許多人對于職業壓力有著諸多誤區,甚至把擺脫職業壓力的手段,比如自殺作為消除壓力的目的,職業壓力上升為管理的對象非常迫切。
職業壓力不僅造成當事人的身心健康問題,同樣給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有研究表明,當工作環境改進及社會邁入發達國家后,以對壓力的不良反應為主的焦慮、憂慮、憤怒等精神疾病將成為關注的焦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北美地區因壓力所付出的代價每年超過二千億美元,其中在美國因為壓力所造成企業的損失就超過三百億美元,在英國由于壓力所耗損的產值占了國民生產總值(GNP)的百分之三點五強。
鑒于上述情況,許多有前瞻性的企業陸續引入相關壓力的管理和訓練課程。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更發現緩解壓力可以有效增加產能和減少保險給付。有研究表明,平均投資一元在壓力管理上面,在五年內可收到達二十倍以上的資金回收效益。所以,目前職業壓力的處理和相關癥候群的預防和治療,已經成為企業組織內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然而“職業壓力”在工作中又是一個容易涵義混淆的概念,在中國尤其是一個被誤讀的概念。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院對“職業壓力”
的定義是:“當職業要求和工作者的承受力、資源以及需要不能匹配時產生的身體和精神上的有害的反應。”
這個定義的目的是為了和管理意義上的“挑戰”(Challenge)相區別。強調對壓力的承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們特別容易將“壓力”完全混同于“挑戰”。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管理者正是惡意利用工作壓力作為一種“鍛煉人”的手段,阻止晉升,防范競爭,降低薪資標準,控制成本,剝削剩余價值。而有些管理者在自己的發展經歷中,由于受到這些不公正的對待,就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因此將不良的管理習慣沿襲下來。
對于職業壓力的成因,人們現在爭論的焦點在于:壓力存在的原因是出于工作者個性還是工作環境。我們在實踐中比較多地依賴于個人的個性特征。但科學證據顯示有些工作環境對所有人都會產生不良的壓力,比如工作者不能參與決策、組織中溝通不暢、沒有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政策、沒有來自同事和上級的支持角色、沒有成長機會等。相對于個人特征而言,對環境的管理將有利于個人個性的改善和企業效率提高,對中國多數企業而言,絕大多數的企業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院建議:企業通過管理工作環境來管理職業壓力,以重新設計工作環境作為主要的減壓策略。
筆者看來,對職業壓力的管理問題,除了有其直接的經濟效用和背后的商業邏輯外,更積極的意義在于,企業重視對職業壓力的管理乃是企業人文關懷精神所必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