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曉晴
就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究竟應該如何定位,記者日前采訪了原廣州市體改委副主任、現萬聯證券董事長陸景煃。
陸景煃表示,技術產權交易市場應定位于區域性的資本市場。目前,中國的行政格局
還是以省市為單位來劃分,而且當前的監管水平也不可能達到相當高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要分檔次、分區域建立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除了主板市場以外,還應建立起符合當地條件的層次低一點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作為一個區域性的資本市場,它應面向當地的中小企業,解決它們的融資問題以及風險投資資本的進出問題。
陸景煃指出,截至目前,進入上市輔導期的公司就有1200多家,還有幾百家在排隊等待審批、200多家審批過關企業等待上市,但新股發行目前又只有上交所一個通道,而券商又受到證監會受理發行“通道”額度限制,在經濟收入的誘惑下不愿保薦中小企業。顯然,在這場競爭中,中小企業明顯是處于下風的。另外,對更多科技型的中小企業來說,主板的條件是很難達到的,甚至連創業板的條件都很難滿足。那么,它們的出路在哪里呢?進入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顯然是它們的一個歸宿。
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在此前不久舉行的“中小企業融資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高級論壇”上也明確表示過,“對大量達不到交易所上市要求的企業,其融資和資本流動可以通過產權交易市場進行,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通過技術項目轉讓和產權交易,促進其發展壯大。產權交易市場同時還可以發展成為企業兼并、收購的渠道。”
不過,陸景煃個人認為,對于一個區域性的資本市場來講,為了提高其公信力和權威性,應該由政府出面來統一監督和管理這個市場,這倒不是在于要政府出多少錢的問題,主要還是要讓投資者知道,此事有政府監管和把關,他們才會覺得有安全感。
此外,陸景煃還進一步指出:“如果把技術產權交易市場作為一個區域性資本市場來定位的話,政府的推動就顯得相當重要。如果單靠市場自身的力量來推動的話,毫無疑問,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步伐就會非常緩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