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分析
近期券商似乎成為市場的熱門話題,先是券商峰會,接著是券商發債,如今又有了券商發債之后會不會投入自營的討論。而券商的自營業務又主要體現在券商的重倉股中,所以,看券商發債會不會將融來的資金投入自營,最為關鍵的還得從券商重倉股來把握。
券商自營并不差
據媒體報道,如果不考慮賬面浮動盈利情況,截至6月底,有4家券商在已兌現自營收入中出現了大額虧損,最高一家的虧損額為3645萬元;還有兩家券商在委托理財上也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虧損最大的券商超過了5000萬元。另據統計,15家券商的浮動盈余為3.27億元,此數據與基金的盈利狀況差不了多少。
如此來看,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并不像市場共認的那樣差。當然,問題在于券商的盈余主要體現在浮動盈利上,之所以出現如此狀態,主要與各券商的招牌股大多維持著不動有關,而且不少券商的招牌股的股價變化不大,從而維持了券商的自營業務的盈利狀態。
而這也得到了市場具體實例的驗證。目前市場共認的各券商招牌股有如此個股:銀河證券的東風汽車與寧滬高速,南方證券的哈藥集團與哈飛股份,北京證券的商業城與滄州大化,東北證券的蘇福馬,華夏證券的火箭股份與太極集團,華西證券的夏新電子與ST東鍋等。從此類個股的走勢來看,在上半年,基本上此類個股處于上升通道中,其中ST東鍋、哈藥集團與哈飛股份等個股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揚升態勢。其中,東北證券對全柴動力的成功炒作使得該公司以自營業務7500多萬元的價差收入列已公布半年報的券商的首位。
收縮戰線布新局
由于市場的變化等諸多原因,券商也開始了自營業務的重新布局。一是收緊戰線。據資料顯示,與2002年年報相比,半年報中8家大券商無一例外地減少了重倉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家數。這也得到了部分券商的實例佐證,以國泰君安證券為例,該券商在2002年年報時重倉股家數為44家,半年報時只有21家,這期間減倉23家。
不過,券商們在收縮戰線的同時,也開始積極布局,他們在2003年半年報中也展示出券商們開始高舉價值投資大旗,一改過去多年形成的重組題材炒作模式。在基金二季度加倉的前30只個股中,我們居然發現了有26只個股同樣有著券商加倉的痕跡,比如白云機場,基金持有1124萬股,而國元證券、國泰證券則分別持有820萬股與815萬股,遠遠超過了基金持有的股票數。另外,漳澤電力、遼河油田、新希望、江鈴汽車、一汽轎車、中原油氣、常林股份等基金加倉股,里面也有著券商的加倉行為。如此來看,券商與基金的投資思路開始逐漸彌合。
關注三類券商重倉股
從目前盤面來看,券商重倉股也很多,也不可能全部成為未來市場的領漲熱點,說不定部分個股目前尚處在券商的調整倉位的黑名單上,所以,對券商重倉股的機會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把握。
一是券商與基金共同持有的個股,而且還要符合業績與成長共存的范疇。如此,中原油氣、韶能股份、漳澤電力、白云機場等個股值得投資者關注。
二是滬深兩市本地股。隨著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的活力越來越強,從而影響著相關上市公司的二級市場定位。就此點而言,我們認為,滬深兩市本地股的券商重倉股無疑就是重點關注的個股。上海電氣、張江高科、上海醫藥、深赤灣、深圳機場等個股均是不錯的選擇。
三是處于低位橫盤,券商新近加倉的個股。此類個股的股價可塑性極大,極有可能成為今后的牛股,江淮動力、上海能源、高淳陶瓷、菲達環保等個股值得關注。 江蘇天鼎 秦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