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場風向轉變折射國有上市公司實力增強東北國企薪資向外企看齊
本報記者 馬智
日前,沈陽機床的一則招聘廣告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廣告中稱:為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的需要,現面向社會誠聘下列人員:機械工程師,月薪4000元以上;電氣工程師,月薪4000
元以上;情報工程師,月薪3000元以上......一個國企上市公司出此高薪招賢納士,在沈陽、遼寧乃至東北并不多見。
兩年前,國企上市公司普通員工的月收入不過1000多元,副總以上的高級管理人員的月收入大多在2000元左右,和民營企業的高管無法相比,甚至連外資企業的普通員工的收入都不如,徒有高管之名。而最近,情況卻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從一些公司公開的資料看,大多數國企上市公司高管的收入呈明顯增加的趨勢,有的增加的幅度很大。一個公司的副總曾表示過,他現在的月收入有7000元左右,一年下來加上獎金、各種補助,收入在10萬元以上,已是今非昔比。如今,在汽車、鋼鐵、機器設備制造等行業的上市公司里,公司副總以上年薪在10萬元的不在少數,公司普通員工的收入、待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從沈陽機床的招聘廣告中可以看出,招聘的預算管理員、成本核算員的月薪也在1500元以上,這在社會平均工資只有688元的沈陽市來說,不能不說是高薪了。
記者從沈陽市人才市場、遼寧省人才中心得到信息表明,目前國企和民企、外企人員在收入方面的差距呈逐步縮小趨勢。和幾年前人才涌向民企、外企的情形相比,國有企業的吸引力在逐步加大,許多當年涌向民企、外企的人才又回流到國有企業,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也不把到外企、民企作為首選。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國企效益向好,待遇提高,另一方面是國企用人機制發生了變化,在國企同樣有發展空間。
國有上市公司員工收入的變化,印證的是國有企業幾年來可喜的變化。以東北地區上市公司為例,鞍鋼新軋通過上市發行A股、H股和15億元的可轉債,共募集資金41.13億元,進行了改造冷軋酸洗聯合機組等一系列的技術改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大大提高,產銷連續3年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企業員工的收入、待遇也逐年增長。和鞍鋼新軋情況類似的還有ST板材、凌鋼股份等公司。
隨著國家提出要把沈陽建成裝備制造業基地,沈陽機床等相關上市公司從中受益匪淺,公司每年在機床展覽會上都有大額定單,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均呈大幅增長的態勢。還有金杯汽車,公司輕型客車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一,成為許多求職人向往的地方。
在國有企業里,普通的技術人員能拿到4000元以上的月薪,是員工的幸事,更是企業的驕傲。它反映出一些國有上市公司實力的增強,也反映出用人觀念和機制的轉變。也只有留住了人才,企業才有了向前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