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翁海華 上海報道
“真是做夢都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富通昭和”董秘劉清慨嘆。
9月2日,杭州富通昭和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通昭和”)和主承銷商中信證券聯合發布公告:“因準備工作尚未完全做好,本著對廣大投資者負責的態度,經協商,并
經中國證監會同意,決定推遲本次發行。”
風云突變
2003年9月1日,對于擬上市公司“富通昭和”來說,是個值得刻骨銘心的日子。
當天,“富通昭和”公布招股說明書,擬于9月4日發行4000萬股A股,每股4.88元,預計募集資金1.85億元。
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市場強烈反響。當天國內各大財經類網站陸續出現大量措辭激烈的網友言論,對該公司擬以“富通昭和”的名字進入證券市場表示強烈不滿。
頗有代表性的一位網友的觀點認為,中國人民對“昭和”所隱含的中國遭遇日本侵略的屈辱歷史,具有相當的敏感。將“昭和”用在公司名稱中,并作為股票簡稱,將極大地傷害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投資者的感情。
歷史資料顯示,1926年,日本皇太子裕仁登基,年號“昭和”,昭和天皇在位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長期侵略戰爭。昭和時代前20年,對于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人民來說,是黑暗的20年,也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剛剛才過了‘8·15’抗戰勝利紀念日,估計這只股票正式上市就在‘9·18’前后,這個時候,‘富通昭和’這幾個字在全國各地的股市行情顯示屏上閃爍,你會做何感想?”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該公司和中信證券乃至中國證監會均感受到來自市場的巨大壓力。
據悉,當天不斷有投資者撥打中國證監會主席熱線,反應對“富通昭和”發行的不滿,中國證監會主席熱線出現長時間占線情況。證監會工作人員表示,將于當天把投資者的意見緊急匯報給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與此同時,“富通昭和”公司及中信證券也接到大量投資者打進的電話。
9月1日晚十點,記者再次致電“富通昭和”公司董秘劉清,他表示“我們會順應民意,敏感時期,以大局為重,不管是對公司本身還是對證監會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暫停上市計劃”。
暫緩上市
資料顯示,1998年8月成立的“富通昭和”為中日合資企業,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光纖和光纜。發行前,該第一大股東是浙江富通集團,持有公司47.39%的股份,第二大股東是在日本注冊的昭和電線電纜株式會社(下稱昭和電線),持有公司45.53%股份。
昭和電線成立于1936年,1949年5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是東芝集團下屬的骨干企業。東芝持有其19.79%的股權。
2000年8月,富通昭和進行股份制改造,引進杭州康因斯特網絡有限公司、吉林省郵電器材總公司、福建省郵電器材有限公司和廣西南寧通信發展有限公司為共同發起人。注冊資本由880萬增加到1356萬美元。2001年3月15日,公司進入上市輔導期,2002年11月,公司通過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員會的審核。
“股權結構也是比較合理的。不是一股獨大,企業比較規范。”中信證券本次項目負責人陸致龍向記者表示,公司是雙方共同控制的企業,整個經營班子,并非家族成員。在公司的董事會結構中,日方委派董事占3名,富通集團占4名,“昭和電線也參與了管理,日資管理的印記很深”。參與本次發行的國浩律師事務所沈田豐律師認為。
劉清表示,這次事件可能引致公司更改名稱,企業更名,必須在工商管理局重新登記,業內人士認為,最快也要個把月。“何時恢復IPO,時間上不好說,”劉清無奈地表示。
富豪王建沂
“王建沂一直比較低調。”一位與王打過交道的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介紹,王建沂1963年出生,曾是富陽電信的一名普通職員,1985年下海,從電話線生意開始做起,1988年6月掛靠富陽金橋中心小學,成立校辦企業富陽通訊器材廠。
1993年,王建沂從海外報道中預感到光纖光纜將成為通信行業的主流產品,隨即開始涉足光通信領域,1994年1月,王建沂聯合杭州富陽郵電特種電線電纜廠,成立杭州富通集團公司,2000年改制成民營企業,注冊資本增加到2.08億,其中王建沂占90%,其妻子陳康持有10%股份。
富通集團2001年上繳稅收1.2億,2002年納稅7000多萬。劉清說:“富通集團已經是富陽最大的企業和第一納稅大戶。目前也是富陽第一家上市公司。”
截至2003年5月31日,富通集團的總資產達到22.7億,凈資產有9.55億。此外,其妻陳康持有杭州康因斯特網絡有限公司50.8%股權,價值800萬。
今年4月,王建沂以7.5億元身家位列國內某媒體推出的“中國400富人榜”第129名。
此次發行過程中,“富通昭和”去年以來的業績滑坡也相當引人關注:公司2002年凈利潤2903.56萬元,同比下降45.38%,2003年上半年主營收入同比又下降26.81%,劉清對此的解釋是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光纖行業毛利率下跌所致。另一方面,
該公司與昭和電線在原材料采購、技術等方面也存在較大金額的關聯交易。
“這次發行雖然推遲,但我想中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卻是不會停止的。”沈田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