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廷軍 實習記者 聶元建
洋品牌垂涎中國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紛紛進駐并投資設廠,將國際品牌本土化;“中國造”不滿足于國內市場的競爭,主動擎起進軍海外的大旗,欲與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比個高低,一場跨越國門的博弈正如火如荼地上演。
洋品牌長驅直入
2002年年初,日本三洋將戰略重點轉向了中國,隨著中國市場化的不斷擴大,三洋電視還將印尼生產基地的部分重要資源轉入中國,此舉使其在中國的電視生產能力突破150萬臺;三洋電視還計劃將日本的技術研究中心搬到中國來。松下集團則在中國浸淫了多年的市場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市場戰略,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以保證中國市場與日本及歐美市場同步,在國內形成生產、銷售、研發一體化。為了加快其本土化進程,各洋品牌全力打造售后服務體系,以服務強化品牌。
中國正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市場,洋品牌的大舉進攻,并以其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引領家電高端市場,使得本已競爭激烈的國內家電市場更趨熾熱。
“中國造”揮軍海外
海爾廣告牌豎立在日本東京銀座,標志中國家電已兵臨日本,進入這個世界家電王國的心臟;帶電腦桌的小冰箱在美國大受歡迎,大冰箱市場的銷量也在逐年攀升。海爾冰箱已經進入到美國沃爾瑪、希爾斯等連鎖超市。這一系列的成功得力于海爾國際化戰略的實施。順應消費者需要,創造需求,創造市場,海爾整合全球供應商資源,利用全球設計和制造網絡,開發出了一系列能夠滿足國外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海爾冰箱進入美國市場以后,在洛杉磯設立設計中心,在南卡州的美國海爾園建成生產基地,再加上設在紐約的營銷中心,在美國已形成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經營格局。
作為全球白色家電制造商的第五名,海爾集團冰箱產品獲出口“免驗”證書,使海爾成為國內家電行業中第一家出口免驗的企業,這就大大增加了海爾在國際市場的競爭籌碼。美國《商務報》認為:“海爾集團正在帶領野心勃勃的中國企業掀起新一輪建立國際化知名品牌的高潮。”
作為中國家電制造業巨頭的格力、美的、科龍等國內知名品牌,也向同際市場發起了強有力的進攻。
博弈誰能定輸贏?
跨越國門的博弈誰能定輸贏?結果尚不得知。業內人士分析,加入WTO后,中國的家電制造業已經感受到了來自國際市場和世界知名品牌殘酷競爭的壓力。在各種壓力下如何應對?邁出國門,到國際市場上一爭高低是中國企業的唯一途徑。
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造”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但我們應該看到,“中國造”的力量還很薄弱,整體實力不夠強。“中國造”要走出國門,首先面臨的是將自身品牌國際化,獲得國際市場上的認可,然后是再次本土化的過程。所以,“中國造”在這場跨越國門的博弈中處于劣勢,在走出國門過程中必須穩扎穩打,夯實每一步,切不可急于求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