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事達控股權賤賣3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9月02日 10:3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榮事達控股權賤賣3億以色列最大財團入局 本報記者 汪恭彬 合肥報道 仇旭東不愿接受記者采訪。 8月22日,記者致電仇旭東,仇說在外地出差,要很久才能返回合肥。8月26日,記者得到可靠消息,欲出資收購榮事達的以色列公司已在前一晚抵達合肥,記者隨即趕往榮事達總部,得知仇已現身合肥,但答復卻是:“現在沒有時間,也不想談這個問題。” 一榮事達內部高層稱,以色列公司此行是與榮事達集團簽訂收購協議。而此前,雙方的談判已有數月之久,具體細節也基本敲定。 2002年7月29日,仇旭東接替陳榮珍出任榮事達集團董事長,榮事達振蕩一時。但令仇尷尬的是,在陳榮珍退居后,仇始終未能如愿擔任中美美泰克合資公司董事長一職,其后只得以“出資人代表”身份示人。 中美美泰克合資部分,包含7家子公司,榮事達洗衣機、冰箱及日用電器皆出于此,為榮事達集團最核心資產,其股權結構為:美、中雙方分別持有50.5%和49.5%股權。 “以色列公司此次將收購美方全部50.5%股份和中方25%的股份。”榮事達一內部中層骨干稱,“不知道為何要將控股權賣掉,我們也覺奇怪。” 賣因 榮事達發跡于中美合資,也“敗跡”于中美合資。 1996年,榮事達洗衣機在國內市場聲譽日隆,陳榮珍開始介入利潤較為豐厚的冰箱市場。為解決資金問題,1996年9月,陳榮珍決定與美泰克聯手成立合資公司,美泰克總投資7000萬美元,占49.5%,中方占49.5%,另外1%歸香港一間公司(數年后,美方收購了香港1%股份)。 其后,榮事達將主產品洗衣機注入合資公司,并與美國共建新冰箱廠。 中美合作初年,陳榮珍開始大刀闊斧改組“內閣”,高層多由洋人上崗。陳榮珍此舉,雖有意為榮事達引進新觀念,卻不料由于中美雙方文化間的差異,給榮事達帶來負面影響。 合資公司成立前兩年,得益于洗衣機銷售形勢大好,這種負面影響得以掩蓋。尤其是洗衣機1996年至1999年連續四年全國產銷量第一,創國產品牌之最,也使得雙方合作極為愉快。 隨著業績下滑,中美合作的不和諧在1998年浮出水面。 該年10月,榮事達冰箱下線時,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其擁有120萬臺冰箱的年生產能力,而年銷量卻僅有10萬臺左右。其后,榮事達冰箱公司的虧損只得由洗衣機的盈利來填補。但隨著家電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2000年開始,榮事達洗衣機銷售量跌至三甲末位,當年合資公司首嘗虧損。 次年,再下臺階,合資公司巨虧1.8億。2001年7月,美方委派勞倫斯接替陳榮珍出任合資公司總裁,全面負責合資公司經營管理事務,力挽頹勢。然而勞倫斯并沒有給榮事達帶來實質性轉機,勞倫斯本人也于2002年1月24日被迫匆匆離職。 美方隨后在三四月間將人員全線退出,向中方提出預準備轉讓股權。 控股權轉讓 在美方明確股權轉讓之時,陳榮珍在公開場合多次高調表態,稱將控股中美合資公司,并欲另尋國際合作伙伴。 但隨著陳的“隱退”,榮事達中美合資公司股權陷入迷局。而陳的繼任者仇旭東,為人低調,在謀求中美合資公司董事長一職未果后,也不再“出臺”重組傳聞。 與仇的低調形成對比的是,中美合資公司在中方經營下,開始步入佳境。 據榮事達合資公司一銷售人員透露,2002年該公司著重加大了對貨款的回款考核,由于措施得力,當年合資公司僅虧700萬元左右,而截至2003年中期,合資公司整體實現盈利,且帳面上始有凈現金流入。 雖如此,美泰克退出的步伐卻絲毫沒有松動。 據一位合資公司前高層透露,美泰克相繼與惠爾普等知名企業商談轉讓事宜,最后鎖定的目標是以色列一家名為ElcoHoldingsLtd(簡稱ELCO)的財團。 ELCO財團為以色列第一工業集團,2002年,曾因收購中國華南一家知名空調廠商而名噪一時。2003年,該集團在中國北京將“古橋空調”納入麾下。 8月28日,接近榮事達公司高層的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此番ELCO收購榮事達,乃由其控股90%的法國公司ElcoBrandtS.A.出任收購主體,而收購標的則為榮事達美方所持的全部50.5%股份和榮事達集團所持的25%股份。 該人士還透露,目前已基本達成三方協議。8月25晚,ELCO高層趕往合肥,即為最后簽約而來。 榮正咨詢業務總監丁忠民分析后認為,美泰克去意已決,悉數出讓可以理解,但中方為何放棄控股權,則令人生疑。 8月26日,記者趕往榮事達集團總部及位于合肥市雙崗的合資公司,被采訪的職工表示對合資一事有所耳聞,但若是由老外控制,大多數職工均對此表示擔憂。 榮事達華東某銷售公司的中層則向記者表示,“看不懂,中方做得好好的,為何要將控股權拱手讓人?” 丁忠民對此表示,中方出讓控股權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國有或集體資產退出非關鍵領域為大勢所趨;其二,仇本人在合資公司身份尷尬,與其沒有話語權還不如選擇放棄;其三,以色列方可能對中方管理層有股權上的安排。 就控股權轉讓一事,記者前往榮事達主管部門———合肥市二輕局,但采訪要求遭到拒絕;而至合肥市經委企業處,一官員表示沒有聽說過股權轉讓一事。 賤賣? 關注控股權易手的同時,更多業內人士開始關心其轉讓價格。 據接近榮事達高層的人士透露,ELCO集團獲得75.5%合資公司股權的成本相當“低廉”,僅2000~3000萬美金。 分析人士認為,此價格顯然偏低。據ELCO調查,榮事達合資公司2002年實現營業收入1.1億,預計2003年將實現營業收入1.4億。如果ELCO僅以2000余萬美金(約合2億人民幣)獲得合資公司75.5%股份,其回報率驚人。 而攤開合資公司財務報表,其股權轉讓價也確有賤賣之嫌。 據一位接近榮事達合資公司財務高層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合資公司總資產在20億左右,其中應收帳款約6個億,無形資產約3個億;總負債超10億,其中銀行貸款4億~5億,應付帳款4億~5億;凈資產在10億左右。 若按照10億凈資產計算,ELCO至少應支付7.5億人民幣。但問題的關鍵在于,資產評估時,“技術處理”痕跡過于明顯。 該人士稱,在評估時,考慮到應收帳款多為歷史遺留問題形成,已很難回收,故而將其中4億列入壞帳;而3個億的無形資產則干脆從凈資產中撇除。 依此,榮事達合資公司評估后凈資產只有3億,乘以75.5%,價值2.27億,按1:8.27的美元匯率,折合2745萬美元,在2000萬-3000萬美元區間之內。 對此評估方法,該人士坦承,應收帳款去除,對并購雙方而言是較公允的;但將無形資產拋開,卻值得商榷。 記者注意到,早些時候合肥美菱電器(000521.SZ)20%股權被格林科爾收購時,其總代價為2.07億,即包含了5000萬左右的無形資產。2003年6月30日,美菱電器財務報表顯示,其凈資產為2.5億,尚低于榮事達無形資產值。 注冊會計師(CPA)宋磊認為,在企業并購案中,應合理審視被收購公司的無形資產,若其價值存在并能為公司帶來潛在經濟利益,則必須將其計價。 有意思的是,如果無形資產計算入帳,其評估凈資產即已翻番,達6億,而ELCO也必須支付相當于此前兩倍的價格,即5600萬美元左右。 誰是受益方? 據上述接近榮事達合資公司高層的人士透露,在協議內容中,榮事達集團對ELCO提有兩大要求。 其一,是在未來10年內保證榮事達合資公司80%的產品必須使用榮事達品牌商標。 榮正咨詢丁忠民認為,此舉足見ELCO的高明所在。于國內市場而言,榮事達品牌有較好知名度,在短時間內,ELCO或其旗下品牌并不會占有上風;而更關鍵的卻是,作為并購而言,文化整合乃重中之重,若全盤摒棄此前公司品牌,則極易導致并購失敗。 “這或許是雙方的博弈所在。”丁忠民說,“最后的結果便是,ELCO可以免費使用榮事達多年苦心經營的品牌商標。” 其二,是榮事達集團將股權轉讓金直接用于對合資公司的增資擴股,而為了保持同等持股比例,要求ELCO必須完成對合資公司3000萬歐元的增資。 這是一筆復雜賬。 ELCO因受讓中方出讓25%的股權,其持有榮事達合資公司總股權將達到75.5%。中方若將出讓的25%股權資金全部投入合資公司,則ELCO欲維持75.5%的持股比例,其增資規模將為中方增資額的3倍。在此次股權轉讓過程中,中方實際獲得資金為1000萬歐元左右,則ELCO還需增資約3000萬歐元。 知情人士介紹:“ELCO控股后的榮事達合資公司董事會也很有趣。” 據雙方談判,新公司董事會將由7人組成,其中中方有2名常駐董事,以色列有4名常駐董事,董事長則輪流“做莊”。 如上所述,ELCO耗費3000萬歐元的收購成本和3000萬歐元的增資擴股資金,完成對榮事達合資公司75.5%的絕對控股,一舉拿下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榮事達。快速打造了中國家電投資產業鏈,ELCO應是最大受益者。 于美泰克而言,相較初始投資7000萬美元,其此番只能拿回約1500萬美元,不考慮利潤分紅,其虧損幅度達78.57%。美方5年投資,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于中方而言,初始投資和股份比例皆與美泰克相近,其虧損也是十有七八,其資產大幅度減值在所難免。 榮事達股權轉讓及增資流程 本版圖形:美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