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8月30日上午,2003中國市長高峰論壇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開幕,論壇以“分級行使產權體制下的國有資本運營與管理模式”為主題,國資委相關領導、全國大中城市市長、國際投資機構和相關專家出席了本次論壇,新浪財經獨家全程圖文直播,以下為上海市副秘書長吉曉輝先生的精彩觀點:
吉曉輝:上海投資管理改革的提出是在九十年代初,當時的背景是隨著改革開放,市
場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上海的國有企業和傳統產業的優勢逐步減少,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市功能轉變方面面臨很大的壓力,在這個基礎上,上海市委市政府考慮重新確立上海的城市發展目標,這個目標以國資管理的體制改革為抓手,圍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中心工作,我們提出了國資工作要為上海發展服務,確定國資改革的三個有利于建設,國資改革要有利于搞好企業,有利于產業結構、行業結構,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在具體目標上,鑒于當時經濟水平,我們提出三個分離,三個轉變和兩個促進的改革設想。
所謂三個分離,提出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與國有資產的行政管理分離,國有資產所有權同企業法人的財產權相分離,三個轉變就是要國有資產的管理從實物形態管理為主向價值形態管理為主的轉變,從靜態的凝固的管理向動態的流動的管理轉變,從行政權和所有權合一條塊分割的管理向產權為紐帶的分層次管理轉變。所謂兩個促進,就是要促進存量盤活,增量優化,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企業的產權活動,改組改制。在具體的方式上,我們探索五位一體的國資改革思路,就是將國資改革與國企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社保制度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有效地配合,按照這個思路,十年來,在國資管理方面做了這樣幾件事,第一件事,著眼于政府的職能轉變,來探索國資的專門的管理體系,我們首先是建立了國資專門的管理機構,推動正式的分離,93年7月,上海成立了國資委辦公室,當時國資委是明確作為國資所有者領導和協調國資工作,國資辦是一個常設機構,當時按照兩級政府兩級管理要求,對企業監事會的扎實,建立完善的體系,逐步建立兩級管理、三個體系,三個層次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面實現了政企分離。
從93年開始,上海用授權經營作為國資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來構建國資的體系,重點突破企業主管局的管理體制,將當時19個企業主管改組為控股公司的企業集團,明確了國有資產的產權主體、投資主體和責任主體,在這個同時,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投資也是委托監管落實了責任問題。健全了國資的管理,加強了基礎管理,隨著國資管理體制的改革不斷推進,我們通過建立了國資管理的相關制度,加強產權登記、產權界定,產權變動,資產評估、保值增值的考核等基礎管理工作,使國資管理能夠規范有序地進行,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資本著眼于整體搞活,加快國有經濟的調整。首先是發揮授權經營公司的主體推動作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為目標,打破改制重組的運行模式,促進了行業和公司知識產權的整體發展。二,九十年代以來,上海通過股份制試點,推動國企改制上市,提高國資的正卷華和股權華的結構,利用上市公司向國內外證券市場,發行新股,發行可債轉股的方式,籌資超過1200億。三是依托專業公司的平臺,推進城市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先后組建國有的公司,通過專利權的轉讓,盤活基礎領域的精煉資產,不斷增加基礎設施的投入。四是引進外資,在吸收國內資本的同時,我們其吸收了外資,到200年底全市累計吸收外資2600億美元,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五是加快重組,推進企業做強做大。促進優勢企業做強做大,實現了資源向優秀企業家集中。
第三件事,著眼于形成一個機制,五個加強,國資管理的規范體系。減輕歷史包袱,推進國企扭虧為盈,通過進出口等六個一塊的措施,實現了債務重組,兼并的過程,增加了國有企業的資本率400億,減少了不良債務700多億,核實不良資產200億,使國有企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二是根據企業兼并的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的機制,因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難點,是形成能生能死的優勝劣汰的機制,我們通過探索逐步拓寬,立足企業,推出的通道。到2002年,上海累計兼并破產1000多戶國有企業,消除各類債務400多億,在具體做法我們也探索了升級評估的招標方式,包括產權市場的操作,增強了破產實施的規范性、公正性。三是妥善安置職工,建立職工能進能出的機制,建立了再就業服務中心,通過投資變現,投資數百億資金,為下崗職工進入市場建立了渠道。此外,積極分流安置職工,使國有企業的職工數量降低到目前的近百萬人。四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立企業制度在明確產權和股權的多元上建立有效治理,協調運作的法人治理結構,在250多家的企業中,90%成立了董事會,近60%建立了監事會,大多數的控股公司形成了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第四是營造投資的環境。首先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發揮國有授權經濟公司,資金脫體和保障脫體的重點,我們依靠國資變現,補充社保帳目資金的缺口,推動全社會的保障體系,設立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職工最低工資和下崗職工最低生活費,逐步形成兩級政府、三級網絡的救助體系,促進國企減輕歷史負擔,回報廣大職工的利益,維護社會的穩定。依靠市場和社會中介為產權流動提供平臺,99年成立了技術產權交易所,到2002年累計完成交易額2000億及交易范圍逐步擴大到全國,同時通過制定法規,加強監管,依托市場法價格的機制,有效防御交易過程中的資產流失。評估審計、清算和法律服務等,一批中介服務機構應運而生,政府通過組織為國有資本的流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完善了國資改革的政策環境,為了保證國資結構的調整順利實施,我們也及時制定了產權展望,資產處置,不良資產的核銷,產權界定相關政策,規范企業改制,降低資產流動的成本,縮短改制的程序,推動國有資本的有序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