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三:嘉賓討論跨國公司本土化管理問題實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30日 15:35 新浪財經 | ||
2003年8月30日,由經濟觀察報和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最受尊敬企業評選頒獎典禮”,和主題為“轉型年代的商業精神”的高層論壇在上海東錦江索菲特酒店隆重召開。 新浪網獨家視頻直播了本次盛會。 以下為到場嘉賓發言實錄: 朱善利: 剛剛我們這四個公司老總都談到他們把相同的一些技術帶到中國。這是技術方面的問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另外一個問題,跨國公司不光是在中國,在其他地方也存在問題。由于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別觀念不一樣,有可能企業里面管理帶來一些困難,我想在座幾位老總也可能會在文化、管理等方面有一些沖突,如果有的話,請說一下。 郗建民: 我說點相反的,其實在一個跨國公司里,到底他是一個跨國公司,以愛立信為例,發源于瑞典,遍布全世界140多個國家,瑞典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北歐的國家,相對社會制度比較接近社會主義的模型,整個公司文化跟我們的價值觀念還是比較接近的。盡管這樣,在跨國公司里的溝通一直是一個挑戰,永遠不會結束。在這樣一個條件下怎么辦呢?不是說一個態度的問題,有的時候真的要建立起一個共同的語言。比如說各式各樣的培訓,不但要對中國員工進行培訓,對外國員工要進行培訓,還有各種培訓都要拿到全球一個角度上來進行培訓。我們很多中國的員工參加全球的職業培訓,會被定期送到不同的國家工作一段時間,最后再回到中國來。這是一種方式,還有有很多外籍的員工,他們比如說向一個中國經理人報告,然后基本上讓本地的經理人帶帶他,試圖把他跟大家進行一個融合,培訓成本很高,時間也很長,但是這是必需的。我記得我在大連當我們一個合資企業總裁的時候,我們下面的人把我們的外籍員工解雇了,過幾天我說,我們這個員工哪兒去了?他們說老板給解雇了。他的權力確實很大,當時外籍員工回家了,但是這個過程我跟他們說,這件事情本身還應該有溝通的余地,不至于,其實就是一個文化沖突。對于任何一個跨國公司來講,我相信到今天為止,哪怕我們經理人已經都是中國人了,還有一個溝通、融合的問題,這是一個永遠的話題。相對來說, 張嘉聲: 沃爾瑪的文化可以說是全球通用。我們的文化,我們要服務顧客。這些理念在中國是很久很久擁有的。中國有一句話賓至如歸,這個跟我們對顧客的服務要求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對每一個顧客都當他是貴賓一樣。另外,我們在中國,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叫做門戶開放的政策,因為這是每一個員工,如果跟公司有什么意見,有什么投訴,都可以跟公司管理層在一個開放的情況下談,我們會很開放的跟他們談話,如果他們有投訴的話,門戶開放是保證他投訴以后,不會對他采取任何一種行動的。我們每一個店都能把團隊的精神,將我們一些文化都本土化了。 范宇: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我們整個工作當中有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人,有時候溝通起來,我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下的,他的工作方式、理念,他的步調是完全不一樣的。跟日本在一起工作的時候,當他說嗨的時候他說我聽到了。跟印度人在一起的時候,印度人跟你說不同意是搖頭,同意也是搖頭。不同國家的文化是不一樣的。我認為我在IBM公司我個人經歷,從不喜歡到后來慢慢喜歡。我認為從把一個觀念倒過來,從光看弱點,光看分析不足,到多學習人家身上的長處,多去學習人身上的一些優點。比如說我們在臺灣地區過來的那些管理人員,臺灣絕大多數的男生、男士長官意識非常堅強。從香港過來的同事,有些人他們祖宗好幾輩教導說好好工作,香港工作的同事,發現他們身上做事情一定是高標準。日本工程師可以兩個月不睡覺把事情做好。跨國公司這種環境,正好給我們中國是一個學習、借鑒的機會,我非常欣賞這樣一個平臺,能夠向別的國家生活背景出來的經理人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