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21日至8月29日,在短短的幾個交易日內,鄭商所的硬麥WT309合約從1560點大幅下挫,連續收出7個跌停板,一路跌至8月29日的1332元,當日跌停板上的封單仍高達49000余手。受此影響,鄭商所的硬冬麥和強麥的其他合約也大幅下挫。一時間,市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但這只是結果,市場波動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1500元,1200元?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1500元”的含義:以硬冬麥主力WT309合約為例,該合約期價從2003年1月2日的1385元起步,一路緩步上揚,4月初達到1500元的高點。隨后在1480元到1520元之間作區間震蕩。通過對多頭建倉成本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上半年該合約的總體期價應該在1500元左右。而多頭的成本明顯低于此價格,這也是多頭執意維護期價在1500元附近的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1200元”的含義:從6月份開始,全國的小麥進入了收獲期。而6月到8月也是小麥空頭組織貨源的關鍵時期。我們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表明,截至2003年8月底,國內產地的普通陳白小麥平均出庫價格在1060元到1100元/噸之間。再加上其他費用,鄭商所的硬冬麥注冊倉單成本價約在1200元噸左右。
正是這1500元和1200元,形成了多空雙方的巨大分歧。它們之間相差300元。別小看這300元,由于期貨保證金的杠桿原理,300元已經足夠使市場多頭和空頭完全爆倉。
110萬噸,60萬噸?
“110萬噸”是什么概念呢?
上半年硬冬麥走在牛市道路時,持倉量不斷地上升。7月30日,硬冬麥309合約的持倉量仍然維持在23萬手。按單邊計算11萬余手約折合成實物小麥110萬噸。也就是說,如果到期多空雙方均不減倉的話,則空頭必須交出110萬噸的實盤,而多頭則必須全部接下。
那么空頭到底有多少貨呢?從6月底,硬冬麥的注冊倉單不斷增加,但也一直在1萬余手上下。截止到2003年8月22日,硬冬麥的注冊倉單達到了20476張,即使加上有效預報數41186張,那么全部空頭能夠提供的注冊倉單也就在6萬張左右,約折合成實物60萬噸,這也是空頭能交出實盤的極限。
現在事實已經很清楚了。由于110萬噸和60萬噸的缺口較大,市場存在較多沒有實盤的空頭,于是在多頭的盤算下,只要能把期價不斷地推高,就能逼迫投機空頭砍倉出逃。
3個跌停,7個跌停?
正是在這種戰術的指引下,多頭從8月5日開始緩步上推期價。到8月20日,硬麥309合約從1491元上漲到1560元,持倉量從23萬手整減少到15.41萬手,共減少7.59萬手。此時大部分投機空頭已平盤退場,主力多頭也已兌現部分虛盤贏利。
但問題隨之而來。此時剩下的空頭大部分都是有實盤準備的,繼續推高期價對其影響不大。正當主力多頭猶豫不決時,市場開始流傳交易所將追查多頭的資金來源,并認定多頭有分倉操作和逼倉的嫌疑。在此影響下,8月21日,多頭聯盟開始瓦解,309合約期價被打至跌停。但主力多頭顯然對此有所準備,迅速采取了應對之策,隨后兩日309合約期價被大單連續封至跌停板,期價被打至1445元。
為何期價不漲反而連續收出3個跌停呢?原來,根據鄭州交易所的《風險控制管理辦法》規定:若某期貨合約連續3個交易日出現同方向停板(按規定停板比例分別為3%、4.5%、4.5%),則交易所將按規定于第3個交易日收市后進行強制性減倉。至此,主力多頭的“良苦用心”暴露出來:由于其建倉成本在1440到1460之間,如果能在1445將剩余頭寸全部平倉,考慮到其前期贏利,則主力仍然可以達到在WT309合約總體贏利出場的目的。
但8月25日鄭州商品交易所一紙通知,宣布WT309合約交易進入異常情況,不執行強制減倉政策,并縮減漲跌幅為2%。政策出臺后,309合約繼續直線下挫,連收4個跌停板,一共收出7個跌停板。8月29日,鄭商所再次發布通知,當日閉市之后對309合約采取強行平倉措施。此時期價已在1332元,距離多頭原本理想的1445元已相差100余元。
至此,WT309合約風險事件已曲終人散。應當說,此次風險事件由于鄭商所處理及時,出臺措施果斷,沒有出現失控局面。但從深層次來說,出現此類事件的根本原因還是期貨市場的發育程度不成熟。由于國內小麥市場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大量現貨套保商和需求商并沒有參與,因此形成了“小麥現象”:即要么品種波動較小,交易量清淡;要么充斥大量操縱期價和高風險的投機,期價和現價背離極大。解決的辦法只能是引進大量現貨商,并進一步完善和嚴格執行包括交易和交割細則在內的游戲規則,從而確保市場參與者的投資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