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市電子政務建設經驗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29日 01:38 新浪財經 | ||
(據《南海新政:數字化政府再造》內容改編,資料來源:《經濟觀察報》2003年3月10日,其中主要是集記者采訪鄧耀華的資料,鄧目前是南海市市委書記,該市信息化主要規劃與締造者) 數字重構行政體制 鄧耀華說他的目標是十年后讓南海成為一個完全數據化的城市。在這樣一個城市里,空間數據、遙感數據、地理數據和網絡數據全部融合在一起,而且要讓數字飄滿天空——實現網絡的無線傳輸和無線覆蓋。“我們做的這個工作全世界還沒有人做,”鄧耀華介紹說,“要從移 動對話進入移 動數據,網絡如果不進入移 動時代,它的能量就不能充分發揮出來。現在我們的技術已經解決,我正在構建內容,網絡時代是內容為王、是中心數據庫的時代。”鄧耀華扯一張互聯網在南海1100平方公里土地上左沖右突已有8年歷史。8年中,南海人從不知網絡為何物到今天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與網絡結下不解之緣。今天的南海,一個嬰兒一落生,他的資料就已經輸入計算機中,此后的某一天他將領到一張記錄了醫療、保險等數據的市民卡,無論他走到哪里,相關數據將伴隨一生。現在的南海,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中許多實用的系統。像電子政務中管錢的會計統一結算系統,將各級各部門財務收支一覽無余,讓部門利益和腐敗無從下手;法院的自動派號系統則杜絕了人情案、關系案的可能,令南海老百姓遠離了深惡痛絕的司法腐敗;通過十幾個系統軟件的開發,南海的電子政務已經基本覆蓋了包括農村村務公開在內的大部分行政管理部門。 用網絡改革政體 “深圳現在進行的行政三權分立,一網就可以實現。”鄧耀華這樣評價深圳現在進行的改革:“一個電子政務軟件就可以體現出監督權、執行權和決策權。” 鄧耀華解釋說:“通過改革政治業務流程,用軟件把流程系統化,達到可操作性,實現改革的目的。這樣一下子就實現了權力的轉移,因為每個人都面臨一個升級和重新定位的問題,抵抗就在無形中得以化解。被剝奪的權力到哪去了呢?權力向上轉移到中央,向下轉移到人民手中,也就是說通過流程再造實現了政體改革。”鄧耀華認為:“電子政務是政體改革最巧妙、最有效、最不流血,也是震動最小的一場革命。” 鄧耀華總結推廣信息化曾遇到的最大障礙時說:“推行信息化,前期是觀念的問題,現在是利益作梗。”他當時想,在一個剛完成“洗腳上田”階段的城市,讓人們走近互聯網難度可想而知,之所以成功,除書記、市長“黨政一把手”親力親為之外,策略是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南海的推行路徑是:尊重現實,應用為主,盡快見效。 “我推行電子政務的思路是不能太快,太快會亂套。”鄧耀華介紹南海進行電子政務的策略,“我是通過漸進型改革,化解沖突,實現改革的目的。也就是說依然是金字塔結構,但是扁平化監督。”鄧耀華認為南海惟一可走之路就是“廣義的電子政務+廣義的電子商務+學習型社會”。他說:“未來的文明是數字文明跟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文明的結合。這種理念加深了我的自信,加強了我們把南海向數字化社會推動的信心。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這幾年跟很多專家、學者包括北大、清華的學者、歷史學家、社會學家來討論構想的一些東西。更廣義的電子商務構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經濟基礎。是經濟成本就用廣義的電子商務來拉成。廣義的電子政務構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上層建筑。” “為什么這么說呢?”鄧耀華解釋說:“因為網絡可以解決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絕大多數彷徨和迷茫。那么,工業文明帶來的是什么問題呢?首先是金字塔的結構,這種結構是壓制創新的,實際上腐敗也是這一結構的副產品,因為腐敗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對稱;工業文明還帶來過分追求規模,使供應嚴重超過需求的極限,產生大量浪費,最終導致人類的生存危機。另一個就是嚴重的污染,也同樣產生生存的危機。為什么網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從網絡的特性可以看出,網絡有公開、公正、公平、扁平化、效率等等特點,但歸納起來可能就兩大類:共享和降低成本,你看公開、公正、公平、扁平化實際都可以歸入共享中,而共享就能消除信息不對稱,從而消除腐敗,帶動落后地區的發展;而降低成本則讓中小企業能夠通過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完全破解了工業文明對規模的追求;網絡社會追求的是聰明而不是勤奮,勤奮導致規模,而網絡則通過水塔型的服務使全社會的人共同聰明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