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洲:不應再以老辦法發行新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28日 19:09 證券市場周刊 | ||
對歷史問題不能回避,處理這個問題需要大智慧。不解決問題付出的社會成本更大,證券市場還需要發展,拖延、回避不是好辦法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權割裂是證券市場最根本的問題,現在大家對此已經認識得非常清楚了。 某軟件公司以8000多萬元的資本金,通過每股30多元溢價發行,一下子使凈資產變為9億多元,這就是最典型的同股不同權、股權割裂的例證,這實際上是非流通股股東在侵占流通股股東的權益。目前的這個市場,大家已經認識清楚,再怎么搞,絕大多數人都將只賠不賺,想要中長期投資等候分紅,根本是奢望。 現在很多人提議,新股緩發或不發。我認為,應該停止按原來的辦法發行新股。因為如果還按原來的辦法發行,那就等于積攢股權割裂的歷史遺留問題。 停止發行新股的用意,就是不能再制造歷史遺留問題。既然股權割裂是錯誤的,就必須解決。 現在非流通股按凈資產或低于凈資產的價格在場外轉讓,這對流通股股東有欠公平。盡管非流通股轉讓后暫時不能流通,但并不意味著永遠不能流通,國有股減持是大勢所趨。 現在很多民營企業在大量購買法人股,大部分的轉讓都是按凈資產或低于凈資產價格進行的,那為什么不能在二級市場上按凈資產分配給現有的股東呢?正是這些投資者,支撐著證券市場的發展。 有人提出,不發行新股沒有可操作性。停發新股確實很難,首先是擬上市的公司不同意,他們已經為上市操作一二年了,花了上百萬的成本,怎能甘心?第二個不同意的就是證券公司和投資銀行,因為不發行新股,他們沒飯吃了;中介機構也不會樂意,交易所也不高興,監管部門也不高興。停發新股將觸及各方利益。但是,對歷史問題不能回避,處理這個問題需要大智慧。不解決問題付出的社會成本更大,證券市場還需要發展,拖延、回避不一定是好辦法。 股票不發行了,社會還要融資如何辦?那就需要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體系,調整資金分布結構,搞場外交易,再建立一些場外交易的平臺,搞一些新的金融產品。發債券就是其中的一個出路。當時清除各地產權交易中心、關閉期貨交易所、搞掉信托是否正確,現在回頭看,值得懷疑。 (作者為原全國人大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組組長) 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