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6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日前在京表示,雖然股市還稱不上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但中國股市支持了中國經濟進行結構調整。
李揚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成立一周年暨“金融體制創新:問題與挑戰”研討會上做主題發言時作上述表述的。他認為,現在的股市無論是產品、上市公司、交易機構、監管機構都在發生很深刻的變化,所有的變化都向著一個方向——回歸價值。
京華時報報道說,他說,金融市場調整首先表現在股市上。歷史數據非常清楚無誤地告訴我們,十幾年來全球的股市(除日本)都經過了一個暴漲然后暴跌的階段,這種現象令我們研究界很沮喪。當股市向上走的時候,有一系列的理論論述,而且大家都覺得市場已經接近成熟和完美。以至于我們中國要發展資本市場,當時的認識是把美國的制度、理論、方法盡可能地引進就行了。隨著美國股市的下跌,楷模、樣板的股市下來了,導致大家現在談資本市場已經無以為據。
他認為,用股市來支持高新科技產業的產生和發展,采用的是一種非常夸張的方式。股市迅速漲高時,能很快聚集大量資本,支持科技產業的發展,而這是銀行做不到的。當股市回落時,我們不能說是股市的不對。因為股市是應該有起伏的,到一定高度就會回落的。
李揚說,金融市場調整在債券市場上也有所表現,但同股票市場暴漲暴跌相比,各國的債券市場都處于穩定狀態,而且債券市值高于股市市值。這主要是因為債市的低利率環境;相對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屬于非信息密集產品,對信息披露要求不那么嚴格;利于金融創新。債券市場的發展,打破了傳統資本市場與銀行之間你死我活的關系,二者可以相輔相成。(盧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