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藍:掌舵“俏江南”的“食”尚女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26日 09:44 中國經營報 | ||
“民以食為天”,所以有人說餐飲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是一個歷經千年而魅力不減的投資金礦。太多的人打算從這里掘得第一桶金。 這是一個局外人樂觀的看法。事實上,我們不只一次地聽到業內人的“抱怨”:你們是只聽新人笑,未見舊人哭啊,城市里每天都有新的店面開張,每天又都有經營不善的餐館關門大吉;或曰,喜新厭舊的食客胃口越來越刁,過了新鮮勁兒,換大廚,比打折,你費盡 就是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傳統行業,一個美麗的女人把店名脆生生的“俏江南”精品川菜館帶上了京、滬餐飲舞臺。她僅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就開了九家分店,開一家,火一家,一個貼著典雅、時尚標簽的餐飲集團漸漸浮出水面。 而且沒有用一分錢的銀行貸款,沒有采取加盟引資的擴張策略。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春來江水綠如藍”。 “俏江南”的掌舵人是俏張藍。 一個常在嘴邊掛著“王姬式”微笑的女人,經歷過“北京人在加拿大”的酸甜苦辣 有人說張藍的笑容大度迷人,有人說張藍是一個常在嘴邊掛著“王姬式”微笑的女人。屏幕上的王姬演繹過《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生活中的張藍經歷過“北京人在加拿大”的酸甜苦辣。 1989年,從加拿大回國探親的舅舅問張藍是否愿意出去看看,31歲的張藍就這樣走出國門去了異國他鄉。多年之后,張藍把這次出國當作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在此之前,生于北京的張藍雖然出身書香門第,但是由于“文革”的原因,25歲才有機會復習參加高考。1987年張藍從北京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畢業。 張藍坦言,到了國外感覺遍地是黃金,沒有想上學的欲望,就有撿黃金的欲望。可那時的加拿大不承認國內的教育,張藍唯有打工掙錢。其間,張藍伺候過一大家子臺灣人,還有一只狗一只貓;做過美容、美發;還干過餐館,“每天進店就甭想抬起頭,永遠有做不遠的事追著你”,卸車扛豬肉,一扇有上百斤,扛得男人都哭……張藍有時一天打四份工,“每晚都是把腿扛到床上”。 那是一段張藍不愿回首的歲月。背井離鄉,寄人籬下,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當電視里播出北京申辦亞運會成功的場面,看到熟悉的北京工人體育場時,堅強的她終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飛奔進地下室,號啕大哭,開著水龍頭,任水淋透全身。 那也是一段積累財富的日子。有形的財富是在加拿大一小時掙的錢等于國內一個月的工資;無形的財富是見識的增長和品性的磨 煉。所以,1990年12月,當張藍懷揣著兩萬美元返回北京的時候,她還帶來了一堆的創業設想:比薩、餃子皮、速凍、造紙———因為加拿大的紙漿非常好。 隱藏在第六感后的“張氏餐飲思維” 張藍喜歡強調自己是一個在很多時候憑感覺做事的人,她說女人的第一感和第六感非常強大,而自己在這方面又尤為突出。 比如,張藍選擇1990年,這個中國經濟形勢并不很樂觀的年頭回國創業;再比如,說到選人的標準,除了文憑和從業經驗這些有據可查的因素外,張藍更關注員工的人品,如何判斷人品呢?“最重要的還是直覺。” 成功的商人很有可能會在直覺上勝人一籌,但光靠直覺顯然無法保證企業成功。事實上,從1992年投資13萬元在北京東四開辦“阿藍酒家”至今,在餐飲業歷練十一年的張藍,有著自己獨到的“張氏餐飲思維”。 “美其食必先美其器”,飲食既要滿足味覺上的需要,也要滿足感官上的需要。為了“器”、“食”并美,張藍曾一個人跑到四川郫縣,帶了一幫當地的竹工上山砍竹子,用火車把13米長碗口粗的竹子運到了北京,讓“阿藍酒家”變成了南方的竹樓。 到后來創辦“俏江南”的時候,美“食”自不待言,改良川菜,麻辣之外又添香甜,且“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美“器”更是下足了功夫:張藍先后和國內13家裝飾公司的設計師溝通過,但沒有一家能達不到她“中西合璧”建筑風格的要求。正當她苦苦尋覓的時候,有朋友給她介紹了一位既懂中國文化又富有西方設計理念的設計師Jack———畢業于哈佛大學建筑系的美國華裔,他成功地為“俏江南”的分店做了既統一于“后現代江南田園”整體理念、又風格各異的設計。再后來,“俏江南”進軍上海,張藍又力邀世界排名前十位的著名設計師,日本的山普榮出山,因為他的設計理念更簡約,時尚,更符合上海的城市特點。 明確的市場定位無疑是“俏江南”成功的關鍵一步。從北京的國貿中心、北海萬泰大廈、恒基中心,到嘉里中心、盈科中心、陽光廣場等,每一家“俏江南”的開張,總伴隨著一個響當當的寫字樓的名字。在“俏江南”出現之前,北京的很多高檔寫字樓里只有粵菜餐廳,價位偏高,把很多普通白領拒之門外。多年做餐飲的經驗告訴張藍,這批有強勁消費能力的人對餐廳的要求是要有品位,有舒適的環境,有色香味俱全的衛生食品,而且價格要適中。正是針對這個消費群體,張藍為白領階層量身定做出一個經典、時尚、有品位并且價格合適的高檔川菜館“俏江南”。 張藍常說,餐飲這個行業是勤行,勤勞的勤。她還經常告誡員工,“俏江南”的成功,不一定是“俏江南”做得太好,而可能是別人做得太差。日益惡化的服務質量與出品質量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客人滿意度和忠誠度的下降,我們必須保持 品牌的一致性。 直覺+專注+創新=“食”尚 都市白領是時尚的制造者與追隨者,“俏江南”能夠根植于這樣一個群體并獲得成功,稱張藍為“食”尚女人倒也恰當。 有人說張藍現在的樣子與她十年前的照片相差無幾。這足以證明這樣一個女人對時尚有天然的直覺。除此以外,能夠引領“食”尚,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張藍對待餐飲始終如一的專注和堅持不懈的創新意識。 張藍的辦公室里零亂地放著各式各樣、各種質地的器皿,方的,圓的,魚形的;陶瓷的,玻璃的,張藍閑暇的時候,常常像一個“過家家”的小女孩一樣,把各式餐具、器皿擺來擺去,試圖創造出更理想的色彩和造型搭配。 張藍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在不經意中又很經意”的人。每到一個地方,不管是國內國外,大飯店還是小餐館,她都會習慣性用心地注意店內的裝修,研究各種菜。可能當時就靈感突發,創造出一道新菜。 “搖滾沙拉”這道菜就是張藍近期的一個創新之舉。在法國的一家餐廳吃飯時,有服務員到她面前演示做沙拉。雖是一道很簡單的菜,可是卻能讓客人一飽眼福,帶給客人精神上和文化上的享受。當時,她一閃念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國內著名的搖滾歌星崔健,何不自創“搖滾沙拉”呢?回國后,張藍跑到北京的宜家家居買了些長玻璃瓶子,回家后就自己動手配料,做實驗。不久,“俏江南”的顧客就享受到服務員在自己面前演示如何把沙拉“搖滾”出來的整個過程。 其實,川菜館起名“俏江南”,再配以典雅、清新的裝璜,本身就是一次獨具匠心的創新。因為在常人的慣性思維里,人聲鼎沸,熱火朝天,是川菜館的應有之意。然而,張藍偏偏就能通過中西合璧的裝修設計風格,把江南的柔媚與西南的狂熱相結合,讓川菜館少幾分豪爽,多幾分雅致,別具一格,讓人耳目一新。 功成名就,張藍卻不喜歡用“女強人”來描述自己,雖然她處事果斷,在企業的經營上巾幗不讓須眉。在她眼里,“女強人”給人“高處不勝寒”冷冰冰的“鐵人”感覺,她更樂于把自己的成功歸咎為直覺和突發的靈感、做事情的“太專注”、女人較男人而言天生的不功利以及歷經人事后的平和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