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復出 中國零售業凸現發展道路之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25日 12:16 粵港信息日報 | ||
記者 張凡 徐剛8個月前的離職和8個月后的復出都是不尋常的信號。“區域發展,效益優先”的思想開始挑戰“規模效益論”,市場和利潤孰輕孰重,發展戰略的差異化將導致中國本土零售業發展道路上的分野。 在興萬家超市將于本周四開出首店之際,徐剛終于打破8個月來的沉默,于近日在深圳媒體上披露他離開華潤萬佳的原因。從他的談話來看,徐剛之所以離開是他與華潤方面在萬佳的發展戰略上發生了分歧,而分歧的實質是中國零售業的發展道路之爭,即面對外資零售財團的競爭壓力,中國零售業要實現自強,究竟是應該走全國性的規模擴張道路還是走區域性的效益擴張道路。徐剛的這次談話,公開地對長期以來在零售業思想領域占據主流地位的“規模效益論”提出了根本性的質疑,并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論層面,可謂一篇“徐剛復出宣言”,標志著中國零售業的發展道路之爭浮出水面。 “中國沃爾瑪”思想誤導零售業? 華潤收購萬佳后修改了萬佳原來的戰略,提出了“四個五”計劃,要求萬佳提前進行大規模的跨區域擴張和全國布局,實現超常規發展。這和聯華、華聯的“中國沃爾瑪”計劃如出一轍。這種“規模效益戰略”一直以來得到官方的宣傳和鼓勵,在國有資本控制的零售集團中更占據統治地位。但徐剛認為,規模效益論只在歐美這種充分工業化、市場化的地區才能有效,而在諸侯割據,沒有統一大市場的中國,規模不一定帶來效益。比如說,中國的供應鏈是地區性的,每一種產品在每一個地區都有代理,采購只能一個地區一個地區進行,所以一個年銷售額100億的公司與一個年銷售額10億的公司在采購成本上的差別是不大的。加上地方保護主義、本土化成本等問題,在中國發展跨區域連鎖往往導致“反連鎖現象”——規模上升利潤下降,目前中國的大型連鎖企業大多處于虧損或虧損邊緣就是明證。 區域化發展戰略抬頭 因此,在零售業的發展道路上,徐剛主張,目前中國消費者對零售業的三個核心需求是鄰近、價格和豐富。根據這三大核心需求去組合商品、選擇業態、找好店址,這樣的零售企業才有希望。在發展戰略上,不應盲目追求遍地開花,而應選擇重點市場進入,在某一區域內實現密集發展,這樣有利于發揚民族零售業的本土化強項,降低成本,以區域的優勢抗衡外資店的全局優勢。徐剛還提出一個口號:“以前我們要做中國最大的超市,現在我們要做中國最好的超市。”他認為中國最好的超市的標志不是規模和銷售額,而是五個指標:最高的單店面積營業額、最高的利潤率、最快的商品周轉率、最佳的存貨控制和最低的費用率。 這一切,標志著中國零售業發展道路的新思維——“區域發展,效益優先”論已形成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旄帳錄毫教醯纜返姆值姥镲?/p> 徐剛的這些想法,早在他當年統領萬佳時就曾多次在內部講話中闡述,因在華潤入主萬佳后得不到采納而成為他本人出走的重要原因。現在據稱又將在他另起爐灶的興萬家中施行。從這個角度觀照,今年初轟動一時的徐剛離職事件,可能就有一層當時不為外界所注意的深層意義,即這一事件的實質不是一般的華潤萬佳內部的文化磨合之爭,而是中國零售業兩種發展道路思想的分道揚鑣。 估計徐剛的觀點在熱衷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區域民營零售企業中會獲得較大的認同,從而與熱衷追逐產值和規模的國有零售企業形成發展思想上的分野。而隨著民營零售業的崛起和這種新思維的日漸成型,中國零售業的發展道路之爭,也將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日益走向表面化、公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