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加速登場 中國股市特性造就三大尷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8日 04:04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在博時裕富基金尚未結束發行之際,又一只指數型基金------長盛中信全債指數增強型債券投資基金今日起進入了認購期。連同今年初發行的天同180指數基金和去年問世的華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開放式基金團隊中指數型基金已經有了4只,被動式投資驟然升溫。 賺了吆喝又得實利 近年來局部牛市格局的形成,使不少普通投資者都有“賺了指數不賺錢”的尷尬。而由于指數基金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表現不會與大盤相差太大,可以避免主動型基金可能落后于大盤的尷尬,因此,力推指數型基金就成了“賺了吆喝又得實利”。 隨著市場的迅速成熟,基金經理們開始意識到比拼絕對回報的高低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于是他們轉向竭力強調與基準指數的相對比較。但對于一直習慣于以絕對回報論英雄的A股市場投資者來說,其對基金的評價能否不以絕對回報來衡量,就很難說了。然而若是對一只被動型基金,他們卻通常會寬容些。雖說發指數型基金管理費率是低了,但是管理資產的規模卻得到了擴張。對于以管理費為生存手段的基金公司來說,還有什么比管理資產規模增長有更大的吸引力呢? 指數型債券基金問世 原先的指數基金是股票型基金的天下。長盛此次發行的指數型債券基金可說是獨辟蹊徑。 目前已面世的債券基金均采取積極的投資策略,即依據基金管理人對市場的判斷,進行主動性的選時與選券操作。之所以這樣,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債券市場統一指數缺位,因而難以開展完全基于指數組合的被動投資策略。具有中信持股背景的長盛基金管理公司此次能夠推出指數增強型債券投資基金,主要依托的是中信全債指數。 標準型指數基金的尷尬 由于中國股市的特殊性,指數基金的發展目前遇到了一些尷尬。 尷尬之一,是受制于政策限制和投資者對風險收益的現實理解,至今尚未誕生標準的股票型指數基金或債券指數基金。如果說20%的國債投資被視為推出純股票型指數基金所無法逾越的障礙的話,那為什么推出沒有股票投資的純債券型基金也那么難呢? 尷尬之二,是新股不敗的神話造就了非標準指數基金的流行。不僅保留新股申購成為眾多指數型股票基金的共同選擇,甚至連債券指數型基金也未能免俗。好在基金管理公司對此大都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如長盛此次就在其招募說明書中明確提出,“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和市場有效性的提高,本基金指數化的增強性程度將相應降低,即漸趨全部指數化投資的發展方向”。而博時裕富也提出,“在法律環境允許后,基金股票資產投資比例將修訂為95%”。 尷尬之三,是中國股市特有的莊股風險令指數基金承載著本不應有的壓力。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盡管博時裕富還未正式成立,市場的種種質疑已逼使其基金經理主動作出了“博時裕富不會接莊股”的“澄清”。盡管這樣可能對投資者是一個交代,然而從履行契約的角度來說,是否仍有一絲“走樣”的嫌疑?其實,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不是基金管理人,而是指數編制和樣本股選擇的完善。于是,人們又只能感嘆:了解中國國情不僅是對基金管理人而言,同樣也是對指數編制機構而言。 (上海證券報記者 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