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之寶押于上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6日 00:00 粵港信息日報 | ||
在遲滯多年之后,今年來聽到了關于商業銀行改革的官方說法,稱為“三步走”:先行進行公司化改造,繼而完成股份制改造,最后掛牌上市。記者 何檢珠 在實踐中,對于“三步走”的理解和實施,已經相當程度集中于商業銀行上市。據稱目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均有了初步的上市時間表,或是整體上市,或是剝離部分上市。然而,上市就能解決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主要 前不久,農業銀行首次公布了財務狀況,稱截至2002年底,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30.07%,而且已經比上年度下降了4.99%。在農行公布的2002年年報摘要中,與外界最為關注的資產質量相關的內容占篇幅甚少,遠無法與介紹該行各項業務發展的正面描述相比。 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農業銀行是公認資產質量最差的一家銀行,其不良貸款比例在業內廣為傳聞,但一直是個“秘密”,現在真相終于道明,使人感到沉重。雖然這一數字較之一般預計并不算很高,但終究已經比四大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高出近兩成。而且,農行自行報告的結果,主要基于傳統的貸款四級分類標準。這與國際通行的貸款五級分類法在統計口徑上很可能差之甚遠。 以往的經驗表明,如果按國際通行的貸款五級分類法進行風險管理,不良貸款率可能還要高出5至10個百分點。銀監會不久前宣布從2004年開始將放棄貸款四級分類標準,而采用國際通行的貸款五級分類法進行風險管理。那么,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將會更難以讓人接受。 國有商業銀行產生不良貸款的原因很多。如果說在1998年以前,尚有理由將絕大多數不良貸款存量的成因歸于政府不當干預,對于1998年以后新增的不良資產,則應更多地從銀行內部的經營機制上尋找原因。 在實際的金融運作過程中,金融機構對不良貸款成因的責任追究仍非常有限,內部難以形成有效的控制機制,而且,一旦不良資產大規模形成,則缺乏成本約束的核銷剝離機制,其結果必然增加金融道德風險,反過來鼓勵尋租行為。如此循環,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噩夢將難有終結之時。 國有商業銀行的出路在于改革,而且必須是脫胎換骨的改革。 經驗已經表明,在根本機制未有改變之前,國有企業和國有商業銀行為上市進行的改制重組縱然大刀闊斧,但終難收長期之功效,更無法對改變根本機制產生“反作用”。如此則為上市而進行的有限改革也會大打折扣。將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成敗押寶于上市,實在是風險至高,極不明智。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當前金融改革全局中最富于挑戰性的課題之一,已經到了必須全面啟動金融改革的時候。中國在加入WTO時已經承諾,將在2006年全面開放銀行業。現在距2006年還有兩年半。對此,決策層需要有非常堅強的決心,必須從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經營管理機制找到改革的突破口,進行詳細規劃、全面部署、大膽推進、謹慎操作,而不能將改革之寶僅僅押于上市這一條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