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緩解升值壓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5日 10:2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金融與貨幣·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緩解升值壓力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王自力訪談 特約記者 梁 芳 廣州報道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不斷增大,使我國對外支付能力不斷加強,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但同時,儲備的過度增長也給國內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匯率升值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對此,記者訪問了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原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后研究員王自力教授,請他就外匯儲備的一系列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 外匯儲備并非多多益善 《21世紀》:近年來,隨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不斷增大,我們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很少人談及“適度”二字,相反,普遍的聲音是“外匯儲備越多越好”,你對此怎么看? 王自力:近10年來,中國經濟在投資、出口等高速增長的同時,外匯儲備的迅猛增長也引人矚目,從1993年底的212億美元增至今年6月底的3465億美元,規模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毋庸置疑,只有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里不慌”。進一步地,如果從我國在世界大格局中所處的地位、目前的發展環節甚至未來考慮,我國持有大量外匯儲備更具有戰略意義。首先,這是抵御國際風險的堅實物質基礎,沒有這么多的外匯儲備,我們應對國際的一些挑戰難度就會比較大。其次,這是中國經濟走向更發達階段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對于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提升技術等諸多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第三,這也是人民幣最終實現完全可兌換的一個必備的條件。 沒有充足的外匯,人民幣是很難走向世界的。 但是必須指出,這絕非意味著外匯儲備沒有上限,越多越好。應該說外匯儲備少了不行,但也不能過多。目前有幾個認識誤區值得澄清:一是在我國尚實行資本項目管制的情況下,需要維持龐大的外匯儲備以作為反擠兌的應急基金的觀點。其實1997年我國能有效抵御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并對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和經濟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擁有強大的外匯儲備是一個方面,但關鍵還在于我國沒有開放資本項目,還有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這道“防火墻”。 二是所謂巨額外匯儲備有助于提高外國投資者信心的看法,事實上日本外匯儲備超過4000億美元,臺灣地區外匯儲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也超過內地,但目前并沒有數據表明日本與臺灣對于外國投資者更具有吸引力。 三是以為外匯儲備越多,持有美國國債越多,相當于掌握了一個鉗制美國的“武器”。然而“武器”之說,不過是自我解嘲的幻覺。日本外匯儲備居世界之首,也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但日本卻從來左右不了美元匯率,更左右不了美國經濟。 《21世紀》:與“武器”說相反,也有人指出持有龐大的美國國債,其實是中國的“軟肋”。倘若中美關系惡化,我國很可能面臨美國的經濟封鎖或制裁,那時,所持有的巨額美國債券資產有可能被凍結。 王自力:不錯,某種意義上可以這樣理解。另一方面,由于外匯儲備既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又是該國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因而其變動情況,不僅對儲蓄、投資、政府收支,而且對國內貨幣供應及貨幣供求關系都會產生影響。 首先,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使得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不斷積聚。通常,一國外匯儲備增加,會支持該國匯率上浮。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人民幣的匯率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而節節拔高,從1994年初的1:8.7上升到現在的1:8.27左右。如果沒有中央銀行進場干預,匯率水平的上浮可能不止于此。 其次,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從本質上說,外匯占款屬于基礎貨幣。因此,外匯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礎貨幣量,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造成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在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幾種渠道中,外匯占款在1993年僅占7%,而到2002年,驟升到90%以上,外匯占款已取代再貸款等成為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最主要渠道。因此,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通過外匯占款造成基礎貨幣量的增長,加劇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由于外匯占款在國家基礎貨幣投放結構中的比重急劇上升,改變了國家基礎貨幣的投放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國家控制貨幣總量,壓低通貨膨脹的難度。 再次,外匯儲備過多會造成資金資源浪費,并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征,它的持有不僅具有機會成本,而且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也就是說喪失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持有過多的外匯儲備必將影響經濟的增長,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不符。 緩解儲備規模,就是緩解升值壓力 《21世紀》:看來過度外匯儲備的負面效應不可小覷。那么,什么樣的外匯儲備規模算適度呢? 王自力: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化與經濟政治化相互交叉、相互影響,外匯儲備已不是單純的金融問題或經濟問題,而是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金融經濟問題。但盡管這樣,并不能因此而懷疑外匯儲備存在適度性問題。 超過適度儲備區上限的外匯儲備是過剩外匯儲備或過度的外匯儲備。因此,從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出發,在上調匯率和緩解外匯儲備增多的折衷方案上,我們應把著力點主要放在后者。換句話說,當前情況下,應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同時采取一些積極措施來緩解我國過度外匯儲備大幅增加所帶來的巨大升值壓力。 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要求我國中央銀行在外匯占款剛性增長的條件下,不僅要善于科學地、創造性地開發多種對沖工具,增大基礎貨幣吞吐的能力,而且要在密切監控貨幣乘數變化的基礎上,善于利用窗口指導和道義勸告等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商業銀行信貸流向和流量的引導,調控好貨幣供應的總量和結構,使之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實現幣值穩定的目標。 緩解過度外匯儲備大幅增加的措施,目前主要有,一是加強國家戰略物資的實物儲備,如石油、鐵礦石、銅等稀缺資源的戰略儲備體系等,從根本上改變因為沒有儲備而造成價格越高我國越大量采購的反常狀況。同時,可考慮用外匯儲備進口一部分國內建設急需的關鍵技術、關鍵設備,以支持國內建設。即把一部分過度儲備投資于國內,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增加對民營企業的美元貸款,并輔以積極的政策,推進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走出到境外投資設廠,特別鼓勵到那些擁有我國緊缺戰略物資的國家,投資開發緊缺資源。三是成立美元技術創新基金,支持國內企業加強與跨國大公司的技術合作和開發。 當然從長遠來看,中國的匯率制度還是要走向市場化。我國也曾多次公開表示,匯率穩定并不代表“固定”,應該在穩定的基礎上實施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現有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是導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目前應利用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大好時機,適時推進銀行結售匯制度的改革。此外,適度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逐步改變人民幣只盯住美元的單一聯系機制,也是可以開展的工作。 總之,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增強了我國的國際支付能力,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但同時,外匯儲備又有個適度規模問題。過度外匯儲備不僅造成外匯資金資源的閑置浪費,而且給國內通貨膨脹與人民幣升值帶來一定壓力。因此,保持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加強對外匯儲備的管理和運用,對做好金融宏觀調控,意義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