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中國商品需要品牌經營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5日 07:58 經濟日報

  一種玩具地球儀在美國賣88美元,而生產它的中國廠家只賺到3美元,我外貿公司僅賺5美元。目前美國50美元以下的日用品中國貨比例高達80%。中國企業為何獲利如此微薄?其原因是——

  前不久,一位國內的朋友到美國考察,回國前花20多美元給孫女買了一個漂亮的洋娃娃,但打開包裝后發現,上面貼著MADE IN CHINA。這位朋友覺得在美國買個中國產的洋娃
點擊會看到更多的新聞 粉紅女郎緊急招募!
中國網絡通俗歌手大賽 用搜索登陸一個城市
娃帶回去有點不合適,想買個美國產的洋娃娃,找來找去找不到。一問售貨員,才知道美國現在基本上不在本國生產這類玩具,因為生產成本高。這位朋友來到紐約曼哈頓最繁華的第五大道一家高檔玩具店,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美國產的洋娃娃,一問價格卻貴得驚人:199美元。最終,這位朋友還是選擇了早先購買的中國產洋娃娃。他無奈地說:要想在美國買到買得起又不是中國造的東西還真不容易!

  中國制造并不等于中國品牌

  實際上,同這位朋友有過類似經歷的中國同胞也許不在少數。凡是到過美國并逛過美國商店的人都會發現,美國市場規模很大,美國市場上中國產品很多,中國產品在這里是名副其實的物美價廉。記者曾問一位到美國考察零售業的中國朋友考察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國制造”。

  的確,“中國制造”如今在美國的許多日用消費品商店里可以說是鋪天蓋地。記者近日專門到賽夫威、科斯科、梅西、塔吉特等美國大型超市采訪,發現這里的中國產品種類繁多,如玩具、服裝、鞋襪、箱包、廚具、家具、運動器材、計算器、照相機、電視機、電腦顯示器等等。在這些商品中,中國產品所占比例一般在30%以上,部分產品如玩具、箱包、鞋襪等則占到50%左右。在曼哈頓一家大型玩具店,記者發現這里毛絨玩具、塑料玩具、機械玩具、電動玩具、手推車等兒童玩具應有盡有,整整齊齊擺滿了各個角落。記者翻開每一個玩具的商標,發現標簽上都無一例外地印著MADE IN CHINA的字樣。記者估算了一下,這家商店里印著MADE IN CHINA的玩具也許要占到70%以上。記者平時偶爾逛商店時,經常會看到一些洋味十足的美國貨,細看產地才發現上面大都貼著MADE IN CHINA的標簽,就連美國市場上出售的美國國旗也有很大一部分是MADE IN CHINA。

  “中國制造”的商品價廉物美,美國消費者省錢得到了實惠,同樣也滿足了部分低收入者的需求。有人說,美國經濟連續10年持續增長,但物價沒漲起來,通貨膨脹被控制住,中國貨功勞甚大,此話不無道理。美國一位經濟學家在談到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產品時說:雖然美國有些人抱怨中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但是如今的現實是美國人已經離不開中國產品。更有一些美國經濟學家稱中國為“世界工廠”。不過,據記者觀察,目前稱中國為“世界工廠”似乎不太合適,因為如果中國真的成為世界工廠,就應該有中國自己的品牌產品和行銷渠道,并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收入。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確切地說,目前中國的生產廠家實際上更多的是在發揮“世界加工廠”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生產企業賺取的只是產品加工費,獲益可能還不到商品價格的5%。

  中國產品附加值低獲利微薄

  中國產品在美市場表現雖令人自豪,但缺憾也顯而易見。一方面,中國產品基本屬于低附加值產品。據統計,美國市場上單價50美元以下的日用消費品中中國產品比例最高,約為80%。近年來,中國成衣在美進口成衣市場份額增速減緩,越來越多的產品來自越、柬等勞動成本更低的國家。另一方面,中國制造并不等于中國品牌。在美大型超市里,除少量低價成衣、小五金工具等是地道中國貨外,絕大部分中國產品都以外國品牌面目出現,只是在標簽上標出MADE IN CHINA,這部分國產洋品牌的設計、營銷都由外國商家控制。這意味著中國實際上已成為外國知名品牌的加工地,中國企業只是獲得了較少的加工費而已,真正的利潤大頭都被海外企業拿走了。

  正是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低,許多國際知名品牌都將生產訂單交給中國企業去做。據說耐克公司把60%以上的運動鞋生產放在中國,世界十大名牌襯衫的訂單也大多數下給中國企業。勞動力成本低雖為中國帶來了大量訂單,但中國廠家能賺取多少錢呢?記者曾聽到過一個關于地球儀生產、批發及零售各個環節定價的故事:美市場上一種可作玩具也可作學習用具的可發聲地球儀售價是88美元。地球儀的設計商和經銷商都是美國公司,生產商是中國企業。地球儀設計定型后,美公司將訂單下給一家香港貿易公司,每件價格40美元;香港貿易公司轉手將訂單交給中國一家外貿公司,每件價格20美元;這家外貿公司再向廣東和江蘇兩家工廠訂貨,每件價格15美元;包括人工和原材料,工廠生產成本是12美元;美公司拿到地球儀后,以每件72美元賣給商場。粗算下來,中國企業毛利每件3美元,中國外貿公司毛利每件5美元,香港貿易公司毛利20美元,美公司毛利32美元,商場毛利16美元。中國生產商和外貿公司總共才獲得8美元,不到零售價的10%,而90%都被海外商人拿走了。這就是美國商店為什么喜歡從中國進貨和美國商人為什么愿意進口中國產品的關鍵原因。

  美國商店最早推出的減價商品大都是中國生產的,降幅有時超過60%甚至更高。而歐美發達國家生產的同類產品卻很少減價,即使減價也是象征性的。記者就這一現象詢問一位在美國商店工作的朋友,她說這并不是因為中國商品質量不高,而是由于進價較低。商店減價只是為了促銷,絕不會做虧本買賣。實際上,美國商店都比較樂意出售中國產品,因為中國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價格具有吸引力,即使減價出售,仍有利可圖。

  中國企業應擺脫打工仔形象

  中國產品為何在美賣不出好價錢,中國企業為什么不能獲得更多利潤?記者為此走訪了我駐紐約總領館商務處官員、美中商會有關專家及在美的中國企業主管。他們認為,主要原因是缺少品牌、不能在美直銷、國內企業間惡性競爭、不了解美市場規則、缺乏應變能力等。

  美中商務中心姚定康說,許多中國商品是通過中間商賣到美國的,利潤大部分被中間商賺去了,中國企業成了打工仔。中國企業應甩開中間商,直接把商品賣給國外消費者。在這方面,浙江一家大企業在美直銷廚具的經歷對國內企業具有借鑒作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家公司一次性投入200萬美元,希望將系列廚具打進美市場。他們在美舉行新聞發布會,造訪相關連鎖超市,在媒體做廣告,并在紐約和舊金山設立兩家分公司。當時雖拿到幾份訂單,但投入產出不成比例,兩年后不得不收兵。1998年初,這家公司決定再拿出200萬美元開拓美市場。這次公司吸取教訓,在當地找到一家專業市場行銷機構,確立了目標、計劃和渠道。同樣是200萬美元,但新計劃要求公司在3年內逐步投入。第一年投入約100萬美元,用于參加當地商展。在專家幫助下,公司請來10多位美大型連鎖超市采購經理,對產品進行會診,確定產品價格和市場定位。然后,公司參加了拉斯維加斯、紐約等一系列家庭用品展。一年的專業商展使他們認識了全美大大小小的采購商,對自己產品的優缺點和市場定位有了較深入的了解。經過多次產品設計和價格調整,美國訂單一批批進來了。第二年,他們再投入80多萬美元,用于產品設計當地化和廣告宣傳。第三年以后,公司訂單明顯增加,廚具產品在美打開了銷路。

  紐約中國項目咨詢公司總經理溫躍寬說,有些企業采用一步到位的辦法在美開設營銷窗口,以直接向末端消費者銷售產品到直接向美商家批發的方式來提高出口外銷利潤。也有些企業拋開港澳臺中間商,直接與美大型連鎖零售集團建立聯系,用優質產品打進美主流銷售網絡。這兩種做法雖然比以前能多獲得一點利潤,但是都沒有根本解決提高中國商品價值的問題。中國企業間惡性競爭是影響中國產品價值的一大因素。中國企業不惜以最殘忍的商業競爭手段相互壓價,委曲求全地同美來華采購商家及一些大型連鎖集團簽訂銷售合同,嚴重損害了中國的整體經濟利益。

  提高附加值可以使中國產品賺到成倍的利潤。美國專家說:中國蘋果一點不比美國差,但卻賣不出好價錢,因為缺少能帶來高附加值的后期制作:清洗、打蠟、包裝、運輸。紐約唐人街一些中國特產店看準了這一點,它們從中國進口散裝土特產,在美進行后期制作,打上美國標簽,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